痔瘡防治/別黏著椅子 別無辣不歡
【元氣周報/記者林昭彰/報導】
他術後復健…媽呀痛不欲生
案例一:「痔瘡如果嚴重,人生也會是黑白的!因為那種椎心之痛,以及對生活造成的極大不便,沒有經驗的人難以體會。」業務員黃先生雖然不像上班族久坐辦公室,但因常應酬熬夜、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正常,落得成為有痔之士。
他說,前期只是發現肛門口有凸出物,但不痛不癢便沒有特別去理會它,未料某天在熬夜應酬之後,隔日睡醒,痔瘡突然爆衝且伴隨出血,令人痛不欲生。
就診後醫師建議開刀除痔,但術後復健過程並不比病發時輕鬆,因為肛門神經多、超敏感,傷口一碰就有如椎心之痛,每天還要坐浴三至五次、每次〺分鐘,教人怎麼上班啊?只好一再請假。
她坐躺不是…褲子摩擦都痛
案例二:不常運動的上班族李小姐也有切身苦楚,她說痔瘡紅腫出血、一動就痛,無論走、坐、躺都不是,而且穿褲子常摩擦又不容易癒合,加上容易復發,超麻煩、痛苦難以形容。
不要久坐 注意作息飲食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兼任外科副主任許希賢指出,無論是預防或是已有痔瘡症狀想要與它和平共處,別無他法,只能盡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良好排便和清潔習慣、避免熬夜,少食用咖啡、酒精、濃茶及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多休息、均衡攝取高纖食物,避免便秘。
有痔瘡的人,不宜久坐,有些人一上牌桌就下不來,又不斷吃吃喝喝,或菸不離手,「只進不出」易導致下半身靜脈血液回流不良,這時候再使蠻力解便的話,易引起內痔脫肛、肛門脫垂、痔瘡腫大、出血等狀況。更重要的是,勿濫用藥物或偏方。
便後清洗 但別清潔過度
因為痔瘡容易由腹內壓力引起,譬如懷孕、便秘、長期拉肚子、甚至腹部腫瘤或熬夜、久坐壓迫,都容易使肛門血液循環不好,造成血管充血、阻塞、腫脹。
他建議不妨養成便後清洗的習慣,溫水坐浴、蓮蓬頭或免治馬桶沖洗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促進肛門血液循環、舒緩不適。但不宜過度沖洗或過度擦拭,否則太刺激或傷及組織,反而容易搔癢、增加黏膜分泌。
■我有痔瘡嗎?
許希賢醫師說,其實醫界對痔瘡的定義已與從前不同,過去認為是肛門靜脈叢異常曲張,最新的定義則認為每個人都會有,是肛門周圍皮膚或靜脈叢、血管、黏膜等正常組織退化,因為肛門的彈力組織用久了,功能退化鬆掉、產生突出物,都算痔瘡。
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通常不痛不癢,所以若症狀不明顯、不困擾生活,不需積極處置。
■出血了怎麼辦?
如果是偶爾輕微出血,只要在排便之後,坐浴泡一泡比洗澡水稍微再涼一些的溫水,達到消腫目的,然後擦乾、注意清潔即可。
但若一天出血超過三次,就要趕緊看醫師檢查是否有痔瘡以外的問題。臨床上有人出血會愈來愈嚴重,甚至造成貧血。
再則是排便時發生內痔脫出且不易推回,也要看醫師,或者發生急性血栓痔,通常伴隨劇烈疼痛與出血,唯有急診就醫,別無他途。
■誰是痔瘡高危險群?
1.長時間採坐姿或站姿的工作者。
2.長期便秘、腹瀉、解便時常需很用力者。
3.孕婦、慢性咳嗽、攝護腺肥大病患。
4.長期不當使用肛門軟便劑、灌腸劑者。
■痔瘡藥膏要持續用嗎?
就醫之後帶回家、用剩的痔瘡藥膏或栓劑,如果沒有復發症狀,就不必再繼續使用,因為這些藥劑是沒有保養或預防功能的,過期就丟掉吧!
【2010/05/16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一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老翁吃柳丁噎到送醫不治 醫師提醒飯前應先做這件事
想要靠拉肚子減肥 你的腸道受得了嗎?
醫病天地/冬季好發腸胃炎 避免生食
連續寒流!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增 醫師:有症狀快就醫
老翁誤食暖暖包 醫師籲不要催吐儘速送醫
潰瘍性腸炎症讓人狂拉肚子 前日本首相也受害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想讓大腦常保年輕 專家建議養腦先養「腸」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吃太辣小心得痔瘡!多少算是適量? 胃出現「1狀況」就該停
你的肛門癢嗎? 小心肛周瘙癢不一定是痔瘡,還可能暗藏腫瘤!
醫病天地/4大低油飲食 防急性胰臟炎
從小嚴重便秘!17天沒解便X光照曝光 網嚇壞:大腸長到心臟了
大啖美食之餘小心脂肪肝上身 瑞典研究:脂肪肝患者增加1倍死亡風險!
宜蘭婦腹瀉2個月找不到病因 腸鏡一照抓出百隻鉤蟲
排便不順吃蔬果助暢通?醫點名一類水果讓你更難消化
慢性胃炎來勢洶洶,100位患者中有1至3位最終發展成「胃癌」 醫師教你如何預防!
便秘、腹瀉、腸胃炎吃益生菌會好嗎?研究懶人包解答
「防彈咖啡」減肥兼降脂肪肝?營養師:5種正確觀念才能擺脫脂肪肝
老是上背痛卻找不出原因?結果竟與這疾病有關!
長期腹痛、腹瀉要小心 5大警訊可能是克隆氏症
改善胃食道逆流 醫師建議從3方面下手
不理會宿便會怎樣?中醫師告訴你嚴重下場
C肝非慢性不治之症,可預防治療!這些高危險群要注意
醫病天地/胃食道逆流 易誤為心臟疾病
不要見血才就醫!醫:痔瘡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胃食道逆流易誤為心臟疾病 醫師建議這樣做可改善
猜你喜歡
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胃食道逆流不治療成為癌症誘因!哈佛專家公布5個好習慣改善症狀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14歲女學生突然斜視 奔波兩岸就醫終找出病因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殯葬天王」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 醫:幾乎都是惡性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
口臭好困擾!醫:口臭成因有這些,6種方法助改善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