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治療膽囊炎,可分為急性期與慢性期。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膽囊炎辨證須區分是急性還是慢性。急性者起病急,通常發作劇烈,右上腹疼痛劇烈,甚至痛到背後,這時必須清熱利濕。而慢性的膽囊炎,往往時程較久,反覆發作,特別是在飯後或多食油膩後更嚴重,也會有噁心感,應加以疏利肝膽系統。
李思儀醫師表示,一般膽囊炎常見的胸脅苦滿或腹中痛、脅下不舒等症,多可應用小柴胡湯加上香附、木通調理。若右上腹疼痛拒按,有壓痛、噁吐、口苦渴、惡寒發熱、身黃面目黃等,則可應用大柴胡湯加上金錢草、鬱金調理。
同時,膽囊炎治療要辨別是慢性或急性,區別多在於發作時間的長短。急性者起病急,發作劇烈,常見右上腹疼痛劇烈,甚至痛到背後,有噁心噁吐感,並伴隨發燒、怕冷、的情形,小便不利等,舌苔多屬厚膩,脈象滑數或沉弦,多因「濕熱鬱滯」,這時治療必須清熱利濕急下之,可用龍膽瀉肝湯或大柴胡湯等。
而慢性的膽囊炎,往往時程較久,反覆發作,成因多為膽結石阻塞或刺激膽囊所致,疼痛多為隱痛不舒,特別是在飯後或多食油膩後嚴重,也會有噁心感,治療可用小柴胡湯或茵陳蒿湯。
※延伸閱讀》
.大吃一頓 膽囊發炎休克
.老婦腹部痛 膽囊結石作怪
.膽囊癌 中醫歸為肝氣鬱滯
【2009/04/28 台灣新生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