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沈陳石泉/署立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外科醫師】
77歲的王老伯(化名)因腹痛及肛門出血來就醫。他的病症在去年被當作痔瘡治療,腹痛又腹脹,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卻沒有異常的發現。
此次就醫做了大腸鏡檢查後,發現乙狀結腸有一粒3公分大息肉,於是做切片檢查,病理報告是良性息肉,合併表皮細胞高度分化,不排除惡性的可能。因為息肉大於3公分,又有惡性的可能,建議他手術切除大腸及息肉。術後將切下的息肉送病理檢查,發現合併有早期的大腸癌。
從王老伯的療程顯示,肛門直腸出血,除了痔瘡,還有其他大腸疾病也要作鑑測別診斷。
直腸出血很常見症,自肛門少量滲血,大至有生命威脅之大出血都可以發生。醫師對於下消化道出血應該做出迅速確實的診斷,首先。要確定大便內有血液存在,因為有牛肉或一些染料,吃下去後可能被排泄出來而誤以為出血。
但當失血確定後,就得由出血之形式、數量、速度、年齡等,找出出血的位置:鮮紅色血液通常是由結長直腸來,但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也會有鮮血出現;櫻桃紅的血液可能由結腸或下端之迴腸而來;而黑色血便通常則由胃或十二指腸而來。
如果重複出血,且小量、鮮紅色,出現在糞便表面,通常排便時才會發生,則是由肛門出血而來者;當血液與大便混合在一起時,是由較高之結腸出血而來;在嬰兒與小孩的小量鮮紅出血可能由肛裂引起;年輕人的大出血時,往往是潰瘍性結腸炎而引起;在老人們常常因為癌症或憩室炎引起大量的直腸出血。
雖然胃腸出血常是自癒性,但嚴重的病人會常從診斷不到的地方產生大量出血,以致休克死亡。所以遇到消化道出血之病人,應積極使用各種檢查方法,找出出血之地點。以便對症下藥,或適時加以外科治療,切除出血症灶,以使病患痊癒。
【2009/01/0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