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相紊亂,當心慢性疲勞纏身。台灣乳酸菌協會今日公布「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影響調查」,調查顯示,超過4成的上班族同時出現腸胃不適與慢性疲勞徵狀;比起沒有腸胃不適的人,腸胃不適的人感到慢性疲勞的比率多出近3成。
台灣乳酸菌協會偕同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今年4月針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調查,有效樣本共計1068份。除了上述發現,調查還顯示,便祕越嚴重,越可能同時出現腸胃不適與慢性疲勞:每周排便3、4次的族群以及每周排便不到2次的族群,同時有腸胃與疲勞問題的比率分別為52%與58%,每周排便可能不到1次的族群則高達75%。
工時越長,亦越有可能同時出現腸胃與疲勞問題。調查發現,工作超過每周基本工時40小時的族群中,工作41至45小時的人、工作51至55小時的人以及工作高達60小時以上的人,同時有腸胃與疲勞問題的比率分別為41%、55%、67%。另外,飲食習慣不佳的人風險也較高,不定時吃飯的族群以及愛吃宵夜者的族群,同時出現腸胃與疲勞問題的比率皆為62%。
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說明,「菌腦腸軸」是近5年非常熱門的醫學研究領域,腸道菌會直接對腸道神經系統作用,經由連接腸道與腦部的迷走神經,影響中樞神經,使情緒等心理狀態出現變化,相反地,大腦的壓力訊息也會逆回來影響腸道菌相平衡。另外,腸道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高達7成的免疫球蛋白都在腸道,因此菌相失衡將降低免疫力,催生慢性疲勞與諸多身體問題。
要如何知道腸道菌相亂了?蔡英傑說,腸道菌相亂可說是「壞菌多,好菌少」,觀察糞便就是最簡單的辨識方式:糞便氣味難聞,代表壞菌比例高;糞便不成形、黏液多,代表纖維攝取不足、分解纖維素的好菌不夠多。
要保有足夠的腸道好菌,蔡英傑建議首要之務是多吃蔬果,因為可溶性纖維容易被好菌利用,不可溶纖維則增加糞便體積、有助排便順暢以免累積壞菌。另外,可適量補充泡菜等發酵蔬菜以及發酵乳品,增添益生菌。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