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常把胃藥當飯吃,根據統計,台人一年內大約吃下185噸的腸胃藥粉,等於吃掉3億6000多萬的腸胃藥錠,換算高度,等於吃下1600棟的101大樓。宗男診所醫師林宗男表示,胃部疾病有5成以上都是胃食道逆流引起,若要解決胃食道逆流,都需要服用質子幫浦劑,但醫師開立處方前,患者都必須要照胃鏡,往往讓民眾受不了。
林宗男表示,胃食道逆流好發於30到40歲的成年人身上,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20年成長超過5倍,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研究指出,8成亞洲患者認為胃酸逆流、胸口灼熱症及疼痛讓他們非常難受。
另,也有研究指出6成台灣胃食道逆流患者同時併有夜間症狀,半夜嘔酸水會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睡眠不足,隔天精神不濟導致工作能力下降,更進一步會引發焦慮及憂鬱的狀況。
目前市售的非處方腸胃藥物多達20種,主要的治療機制可分成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兩種。制酸劑中多含有鋁、鎂或鈣等成分,藉由金屬鹽類來中和胃酸,常見的藥劑形式有胃散、胃乳等,藥效短暫僅有30到60分鐘,無法促進食道炎傷口癒合或預防症狀產生,長期服用恐引起便祕、食慾不振,或是傷害腎臟等副作用。
而H2受體拮抗劑則為錠劑的胃藥,藉由抑制胃壁細胞的組織胺接受體來減少胃酸分泌,藥效可以維持較久,但使用2到6周後,身體可能會產生耐受性而降低藥效。
衛福部新核准的非處方胃食道逆流藥物與醫師常開立處方藥物質子幫浦抑制劑(PPI)成分相同,可抑制胃酸分泌,1天只需服用1錠,大多數患者可在1週內消除胃酸逆流、胃灼熱的症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