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開學,孩子晚起、出門前太匆忙,當心成為「腸躁症」候選人。一名12歲男童,經常在出門上學前腹痛跑廁所,一蹲就要半小時,媽媽誤以為他抗拒上學,為此經常動手打罵。日前男童腹痛到無法動彈,媽媽才察覺有異,帶他就醫檢查,發現原來他有嚴重便秘。
收治患者的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問診後發現,媽媽為讓孩子睡飽,讓他較晚起床,但男童也因此必須在二、三十分鐘內完成盥洗、更衣、早餐、如廁等所有事情,恐因時間太過壓縮,致使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大腸激躁症。後來男童每天比以往提早半小時起床,不用趕著出門,腹痛與便祕症狀也隨之大幅改善。
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腸躁症是腸道毫無結構性損傷時,出現收縮機能異常,使得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是因為生活、情緒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引發。
糠榮誠解釋,自律神經與內臟平滑肌緊密相連,調節管控內臟活動;自律神經一旦失衡,臟器活動也會隨之出狀況。在腸胃道方面,有些人會便祕,有些人會腹瀉。或者沒有規律性地交替發生,也可能伴隨消化系統的其他症狀,如惡心、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
上述症狀可能突然發生,如演講比賽前拉肚子;也可能持續數年,如工作時間長的上班族、念書壓力大的學生、日夜顛倒的空姐等,都是腸躁症好發族群。
除了焦慮情緒會引發腸躁症,食物也有影響。糠榮誠指出,刺激性食物,如燒烤油炸物,或咖啡、含過敏原的牛奶等,也可能引發腸胃道蠕動出現異常。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注意健康飲食的外食族大量增加,臨床上觀察到,腸躁症的盛行率約從過往約兩成上升至三成,如今每十人中就有三人曾有這個困擾。
王志堂表示,生活中偶有壓力,症狀時間若不長、不構成心理壓力、不影響生活時,可藉由檢視飲食與作息、調整工作壓力來自我改善,不必就醫。此外,建議平日飲食均衡,遠離讓自己易有腸胃不適的食物;平時可規畫進行有興趣的娛樂休閒、戶外活動並規律運動,有好的情緒紓解管道,也能緩解腸胃蠕動問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