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吃不胖,別高興得太早,26歲王同學從小體型瘦高,六年前突然其來的高燒,腹瀉、血便,以為腸胃型感冒,只服用止瀉成藥,沒想到越拉越恐怖,一天跑15趟廁所拉到虛脫,讓他不太敢外出,最近一次險在公廁暈過去至急診檢查,發現腸壁大面積潰爛長度達60公分,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凃佳宏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嚴重腸道免疫疾病,主要包括「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兩類,主要症狀均為血便、腹痛及腹瀉,平均一天得跑10多次廁所。若未妥善控制,恐造成腸道穿孔、阻塞,必須開刀切除潰爛腸道。
不過,初期「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表現不明顯,易與大腸激躁症等其他腸胃型疾病混淆,凃佳宏觀察門診患者,約有三分之一確診時間花了一年以上,其中有人拉了20多年肚子,幾乎得天天服用止瀉藥。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醫師提醒,如果腹瀉頻率增加,腹痛腹瀉持續三個月以上且合併血便,就需尋求專業的腸胃科醫師協助,透過內視鏡檢查找出病因。
治療方面,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主任林捷忠指出,生物製劑是目前醫界公認對腸道潰瘍癒合最有效的藥物,可緩解發炎、恢復腸道功能,且副作用較低。
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健保署最近釋放利多,健保給付生物製劑予「急性或嚴重潰瘍性結腸炎」與六歲以上的「兒童克隆氏症」。原本已給付的「成人克隆氏症」用藥時間,則從40周延長為56周,讓患者不再因醫療費用而放棄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