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男小弟弟變「蒟蒻」 求助震波治療來重振雄風
30歲的李先生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女友在台北服務,兩人相隔兩地,周末相聚成為最期待的時光,但是卻發現每次在關鍵時刻,「小弟弟」就不聽使喚,讓他十分沮喪,成了他與「蒟蒻(舉弱)」的距離,間接影響兩人感情,李先生日前求助醫師,透過低能量陰莖震波來改善,終於可再次重振雄風。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李聖偉醫師說,臨床上也有另一位52歲張姓男性,最近兩年「小弟弟」也出現「低頭」萎靡不振,最後也求診醫師,經過門診抽血、理學檢查後,以「低能量陰莖震波」合併口服藥,經過療程後,已經可以再度給老婆「性福」。
李聖偉表示,相對口服藥物短暫維持雄風或可能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低能量陰莖震波」治療,針對陰莖作局部治療,以探頭對陰莖的背側還有根部施以震波治療,大約20、30分鐘打4000下,一共六次療程,能量傳遞出去時,病人只會感到麻麻刺刺的,不會不舒服,至於流血等併發症機率極低。「低能量陰莖震波」能夠促進微血管新生、組織再造,成功率高達8成。
李聖偉醫師指出,勃起障礙功能的定義是「無法持續達到或維持陰莖勃起來達成滿意的性交表現」。根據台灣的流行病學統計,台灣男性40歲以上有三成可能有勃起功能障礙,原因包含心血管、賀爾蒙、精神壓力等。尤其,根據一篇愛爾蘭的研究,有冠狀動脈阻塞者,五成有勃起障礙,而有勃起障礙男性者,七成五陰莖周邊血管有問題。建議男性要維持雄風,可多運動和少油少鹽少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婦人腰痛就醫發現8公分脂肪瘤 微創手術避開洗腎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影/法籍男老師疝氣手術多年復發 微創手術解決困擾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3年罹2癌導致不舉 大齡男治療後重拾「樂趣」
20分鐘內測出腎臟病 中山大學與高雄長庚研發快篩
台南龍崎下午高溫36.7度 連日高溫醫籲小心熱衰竭中暑
發燒畏寒還腰痛 25歲女上班喝水少又憋尿引發腎臟炎
勃起功能障礙影響房事,傳宗接代拉警報!中醫:陽痿早洩調理分5大類型,多吃這些食物助改善
比酒精、可樂傷身!每天1杯這種飲料,腎結石增33%!哈佛揭5招防結石
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疲憊感、翻轉生活
站2分鐘尿不出 男子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靠這招一勞永逸
全台每8人就1人慢性腎臟病! 逾半數無感,5點自測你的腎好嗎?
低能量體外震波 改善慢性攝護腺炎
老翁起身太匆忙扯到尿管 水球卡尿道膀胱脹成球
台灣洗腎人口密度世界第1!醫授「泡水高貧倦」5字訣自我檢測,2項異常快就醫
下體注射凡士林增大 外籍移工只有一開始爽...後來痛翻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美國經驗 提供以人為本透析選擇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創新模式 在家洗腎也能視訊聊天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數位轉型 提升病友自我照護能力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疫情助攻 居家透析新契機
指甲出現棕白半分當心已是晚期 專家曝腎臟病5階段症狀
一喝水就排尿小心肺有問題!專家解析喝水原則:睡前2個小時助降血脂、防中風
男人也有更年期!醫:出現肚子大、性慾低、易疲勞3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改善男性更年期
三成病患到末期才知腎出問題 台美專家找對策
三高沒控好恐釀第四高「高腎壓」,甚至洗腎!血壓新標準改用「居家血壓」
3高以外還有第4高 「慢性腎臟病」不控制恐淪洗腎族
新竹少年睪丸扭轉2圈痛爆 手術解除蛋蛋的憂傷
泌尿科醫:微量血尿不一定是癌症 約6成找不出原因
包皮過長常發炎卻羞就醫 醫師鼓勵接受評估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