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一名5歲小弟弟,近日到仁愛區衛生所接受發展篩檢時,醫師發現左側睪丸怎麼摸也不摸不到,家長大驚。最後請小朋友身體放鬆後才勉強摸到,醫師郭維德解釋,小弟弟的情況只是「伸縮性睪丸」,不是隱睪症,絕大部分不需開刀治療也不影響生育能力,家長才鬆了一口氣。
仁愛區衛生所醫生郭維德今天指出,正常新生兒中約有5-10%的睪丸,出生時沒有在陰囊內,但是大部分在出生數月後就會自己下降到陰囊。有2%的小孩睪丸持續在高位而沒有下降,這種情況稱為「隱睪症」。
郭維德說,隱睪症若未接受手術治療,將來不孕症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此外也會增加睪丸癌風險,為常人40倍以上機率。目前學界建議,出生時發現隱睪者,在1歲前仍有三分之一的機會,睪丸可降至定位。但2歲以後極少下降歸位,因此目前開刀的建議年齡在1歲以後未滿2歲以前。
郭維德表示,而另一種容易引發家長焦慮,誤以為是隱睪症的「伸縮性睪丸」則是良性現象,也就是這名5歲小弟弟的狀況,一般是因為天氣冷或小朋友接受檢查時過於緊張,造成提睪肌將睪丸拉到高位,以至於陰囊摸不到睪丸,家長別太緊張。
衛生所提供小訣竅,小朋友在洗溫水澡時,身體會比較放鬆,家長可趁此時檢查睪丸位置,若是伸縮性睪丸這時也會降到陰囊內。若民眾對兒童發展發育有進一步問題,歡迎來電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洽詢,洽詢專線(02)24311592。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