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
不少人都清楚,有高血壓或腎臟不好,都不能吃太鹹。因為鹽分中的鈉離子,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說,1公克的鹽含400毫克的鈉,衛生署建議成人每天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所以出現不少替代鹽的產品,事實上也暗藏不利於腎臟病人的成分。
鄭金寶舉例,坊間有販售「代鹽」或「低鈉鹽」,將鹽原本含的氯化鈉比率降低,再把一樣有鹹味的氯化鉀比例調高。
不過,由於鉀是人體電解質,能保持體內水分和酸鹼平衡,如果鉀太多,可能使患者血鉀過高,產生心律不整;甚至有些降血壓藥物,還會減少血鉀排出,所以,使用代鹽或低鈉鹽要更小心。
也有人以為用低鈉鹽調味代用品,可避免敗腎,例如鮮雞精、雞湯塊和高湯粉。其實這類產品裡面有味精成分,即為麩胺酸鈉鹽,一樣有鈉,又因為吃起來不鹹又甘甘的,就不知不覺吃進過量的鈉。
另外,像是油麵、麵條、甜鹹蜜餞、甜鹹餅乾、香腸、臘肉、火腿、熱狗或罐頭食品,裡面也藏了不少鈉,腎臟病人都不應吃太多。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