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嘉祥/南縣報導】
許多民眾對「洗腎」的名詞相當敏感,咸認是重大病情,進而產生畏懼拒絕,其實不然,署立新營醫院腎臟科主任張懷民以臨床經驗籲請民眾,當遇到「必須」洗腎時,千萬不要誤解,以免錯失搶救良機。張懷民以近日接觸的一名典型敗血症造成急性腎竭的病人為例,該病人經過適當的透析治療,不但已經恢復健康,也恢復正常的腎臟功能。
在台灣,大多數洗腎病人,是因為末期腎臟病變造成的尿毒而需進行常規洗腎,耗去健保許多資源,但另有一部分,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急性腎衰竭,如感染、藥物等因素,如緊急進行透析,經過適當治療,當腎功能恢復後,就可以不用再洗腎。然而,因很多人害怕洗腎,拒絕黃金時刻緊急進行治療,最後延誤治療結果,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張懷民表示,現代醫學進步,對於急性腎臟功能異常造成的電解質異常、毒素累積,已可透過洗腎使受傷的腎臟得到適度休息,進而恢復腎功能,大家要有正確觀念,對於急性腎衰竭,不要認為只要一洗腎,就要長期洗下去,誤解其意反而弄巧成拙,拒絕洗腎結果反而延誤黃金治療期,籲請民眾瞭解,急性腎衰竭是可以治療的,千萬不要誤解洗腎真正的意涵。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