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的迷思》尿尿有泡泡 就是腎虧嗎?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晨起第一泡尿 最明顯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楊五常指出,尿中有泡泡,通常是因為尿液裏的有機溶質,最主要成分是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後的代謝廢物,造成小便中的磷酸鹽及尿酸升高,改變了尿液的表面張力,加上排尿時的衝激力,使得馬桶內的尿液出現些許泡沬,就像水花濺起時也會出現泡泡,特別是晨起第一泡尿尤為明顯。
泡泡大不易散 蛋白尿
不過,尿裡出現泡沫,究竟如何分辨是正常現象,還是異常的蛋白尿? 一般人並不易分辨,最主要靠臨床檢驗來判斷,但可先藉肉眼加以觀察,若是泡泡沒多久就逐漸化開,可能代表最近吃較多的大魚大肉,尿中含有較有的尿素氮等溶質,如果是泡泡顆粒較大,且像肥皂泡沫般彼此相連,又不易化開,代表蛋白尿的機會比較高。
排超出150毫克 需檢查
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政文表示,正常人每天會排洩微量的蛋白到尿中,但如果一天排出超過150毫克以上,就稱為有「蛋白尿」,它可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兩種,前者如劇烈活動後、懷孕、尿路感染等,就會有暫時性蛋白尿出現,通常上述因子排除後就會呈陰性反應。至於病理性蛋白尿,則是每次檢查都有蛋白尿存在,需要進一步檢查其病因。
下消腎虧 中醫實無此說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某些江湖郎中常把尿液白濁形容為「下消」,甚至直接把這種現象視為「腎虧」、「敗腎」的症狀之一,卻讓不少有蛋白尿的男性被誤導為自己的性功能將走下坡。
有蛋白尿 不等同性障礙
對此,中醫抗衰老學會理事長鄭歲宗強調,其實正統的中醫,並沒有所謂腎虧、敗腎的說法,只有「腎虛」一詞,而且中醫所講的腎不只是西醫所講的解剖學的腎臟器官,範圍更廣,它涵蓋了內分泌、神經、泌尿及生殖系統,雖然在中醫診斷有腎氣虛損者,其房事的表現會比較力不從心,但不等同於有蛋白尿者就是有性功能障礙。
何況,引起性功能障礙的因素很多,包括血管或神經病變、內分泌失調、心理因素等,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並不會造成性功能障礙,除非病人因腎衰竭而導致性荷爾蒙分泌不足,或因使用降血壓藥物、壓力或憂鬱,就會有性欲減退、陽痿、早洩的現象。
【2009/03/01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一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1小時排尿4次!間質性膀胱炎女性患病較男性高出15倍
發生率隨年紀增加 為什麼寒夜頻如廁卻尿不出來?
寒夜起身上廁所真要命 分清夜尿類型對症下藥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醫病天地/雙鏡聯合碎石術 除大結石保腎
90歲洗腎患者疲累等不適症狀 大林慈濟中西醫聯手改善
臥床嬤尿道感染 膀胱結石逾9公分
驚!她剖腹取出9公分膀胱結石 他高尿酸取出1050顆結石
腎不好,狂吃低鉀食物也不OK!6大飲食地雷別踩
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 腎臟科醫師教你日常保養重點
頻尿、夜尿、尿不準小心是攝護腺肥大! 別只補鋅,保養攝護腺「6種食物」趁年輕要多吃
隱忍輸尿管結石變嚴重 老翁併發腎水腫
老翁輸尿管結石怕開刀併發腎水腫 雷射碎石疏通
痛風當心!醫師:尿酸過高不只關節痛 還可能會洗腎
攝護腺肥大可喝水、做愛嗎?醫點名必做5個保養行為
洗腎前後大不同!醫師教你慢性腎臟病應該怎麼吃才對
冬天6大日常行為易傷腎!腎臟科醫師教你如何避開
結石就要減少攝取鈣質?7大常見泌尿科迷思,預防感染千萬不要這樣做
男人的長壽病,攝護腺怎樣算肥大? 醫師教你1分鐘自我評估
醫病天地/工作忙碌少喝水 OL竟血尿
不只痛風而已 高尿酸 易致多種疾病
夜間廁所跑不停?專家建議先做這4項檢查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臍尿管未閉合 清出1公分大肚臍屎
避免泌尿道感染要喝蔓越莓汁? 不對!關於泌尿道七個NG行為千萬別做
蛋蛋痛是怎麼了? 泌尿科醫師列4個男人陰囊疼痛常見原因
中年男因包皮過長戀愛卡卡 動這手術徹底解決煩惱
吳宗憲斷層掃描結果出爐 驚曝「腎臟長東西」醫:4種壞習慣易成為高危險群!
什麼顏色的精液才正常? 醫師:黃色、紅色要注意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