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不能說的泌密 原來這麼多
你知道電影裡也藏有醫學祕密嗎?聯合報元氣周報健康講座,日前在中國醫藥大學開講,這次主題「從電影看醫學,男女不能說的『泌』密」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鄒頡龍分享,他透過電影,生動有趣談男、女不易開口的泌尿科困擾和更年期問題。
這場元氣健康講座,現場人潮爆滿,連走道都擠得水泄不通,口碑受到讀者肯定。鄒頡龍醫師一開場放播放一首一首電影配樂,讓聽眾猜謎,「亂世佳人」、「桂河大橋」、「鐵達尼號」都有讀者搶答。
鄒頡龍從電影「洛基」切入主題指出,當年這一張電影海報,席維斯史特龍展現健美肌肉,這是男性的象徵。「男性會有更年期嗎?」他說,一般皆知女性在50歲左右會進入更年期;而男性雖然沒有月經,但當血清中睪固酮下降,稱之為「遲發型性腺功能低下症」,也就是俗稱的「男性更年期」。
睪固酮下降 男人的更年期
鄒頡龍說,「睪固酮」影響男性的生理表現,包括骨質密度、脂肪組織的分布、肌肉的力量、肌肉組織、鬍鬚還有體毛的生長、紅血球的生成、性欲、精蟲的製造,當男性發覺自己性欲減退、夜間勃起次數下降、有睡眠障礙、乳房變大、容易生氣,可能就是在提醒你「歲月不饒人」。
男性的睪固酮在青春期至成年的早期達到巔峰,隨著年齡增長下降。60歲、70歲、80歲男性中,有荷爾蒙低下的比率分別是20%、30%及50%。鄒頡龍說,門診有一些患者會求助,自己工作提不起勁,和太太房事也力不從心,被懷疑有小三,但根本沒有,抽血檢查確定是血清睪固酮濃度相當低,造成性欲減退。
鄒頡龍建議男性讀者們,從改善生活型態開始,如適度放鬆、充分睡眠、戒菸,並規律運動。抽血檢測血清睪固酮濃度是診斷男性更年期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濃度較低,可考慮補充男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補充劑型有注射、塗抹凝膠,以及口服等類。
提升免疫力 十大方法不難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願原力與你同在!」鄒頡龍說,這是電影《星際大戰》最經典的台詞,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身上最重要的「原力」就是「免疫力」。
免疫系統中的關鍵角色是源自骨髓細胞的B細胞與T細胞,免疫系統負責清除外來的「入侵者」(可稱之為「抗原」),例如病毒、細菌還有其他任何有害身體的病原體,當抗原出現的時候,身體會產生一連串複雜的免疫反應,直接吞噬或是產生抗體將之消滅。
鄒頡龍說,每個人每天都可能產生上百個癌細胞,身體的免疫系統同時能夠檢測細胞的突變。但是,當身體的免疫力減弱,不僅容易感冒,體內的癌細胞也可能趁機壯大,形成嚴重威脅健康與生命的惡性腫瘤。
「增加免疫十大方法」包括:不抽菸、規律運動、保持適當體重、控制血壓、不要喝酒,若有喝也不要過量,還有健康飲食、適度補充微量元素(多樣化飲食)、適度保暖、避免壓力。
早洩有藥醫 壓力不必太大
鄒頡龍說,泌尿科常見的問題是男性早發性射精,研究顯示,大約有20%到30%的男性有早洩的問題,較常見於年輕族群,但有少數年長男性因勃起功能障礙,會併發後天型的早發性射精。
「早洩與基因遺傳、心理、陰莖敏感、慢性攝護腺炎都可能有關。」鄒頡龍說,早期醫學界認為是精神、心理問題,但近年醫學研究發現,早洩可能與腦部控制射精的血清素訊號有密切關係,患者不要有過度心理壓力,可透過口服藥物改善。
女性進診間 常見失禁問題
除了男性,求助泌尿科的女性也不少。鄒頡龍說,女性、男性尿道構造不同,女性尿道短,只有2到4公分,還會因生產、懷孕受傷。中年常求助「應力性尿失禁」、老年是「膀胱脫垂、應力性尿失禁、急尿性尿失禁、膀胱無力、解尿困難」。臨床上年輕女性也不少,有高中女生罹患「膀胱過動症」,一直頻尿、急尿影響課業。
鄒頡龍說,膀胱過動症可透過行為治療,例如控制喝水量、訓練骨盆腔的肌肉,增強其張力與強度,或是藥物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可考慮膀胱內肉毒桿菌素注射等治療。
攝護腺肥大 不建議預防性吃藥
「夜間多尿」則是中老年人常見問題,隨者年齡增長,原本在入睡後由腦下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分泌減少。年輕時能一覺到天亮,越年長越難,許多內科疾病,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攝護腺肥大等,也會導致夜間尿量增多。
鄒頡龍說,攝護腺肥大也是男性常見的困擾,要如何確定是否影響到排尿?可自我檢測排尿是否變細?排尿時是否會中斷?解完小便後,仍覺得解不乾淨?小便時,是否腹部需要用力?不到兩個小時,又想要上廁所?有尿意會忍不住?入睡後仍要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多。以上問題肯定答案越多,就要注意攝護腺問題。
許多讀者關心「攝護腺肥大要不要開刀?」鄒頡龍說,攝護腺肥大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但不建議「預防性吃藥」,藥物不是保健;而雷射、開刀都是去除60%左右,只要清除後,復發機率不高。
預防泌尿問題,建議及早在日常做好生活保健,從提升免疫力十大方法做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30歲後出現腰痠、尿道感染別輕忽!醫:多囊腎初期無特別症狀
無痛性血尿千萬要小心!雲林婦女不在意竟檢出是腫瘤
醫病天地/軟式輸尿管鏡 清除結石無傷口
咳也漏尿急也漏尿熟女好尷尬 1次麻醉2手術解危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腎病患者不吃三高藥 醫師:恐「傷腎、傷心 」
她疝氣難啟齒 手術擺脫陳年之痛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健檢查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 醫師:逾4公分才需追蹤
塞車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危險族群你是嗎?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退休族腰痠血尿動不了好崩潰 術後享受「好動」人生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
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 醫:守護腸道健康你須這樣吃
夜間多尿是警訊頻跑廁所難眠 潛藏疾病問題
遠離洗腎!營養師公佈傷腎食物:香腸火腿之外,這4種也盡量少吃
洗腎中血壓飆高 醫師籲注意重複下針血管壁變厚
冬天排尿不順?當心攝護腺肥大引發腎衰竭
車禍傷及胰臟致糖尿病洗腎 血液透析讓她重拾夢想
1晚小便10次站馬桶前就2滴 男人40要留意攝護腺肥大
男人遇3種情況包皮非割不可 這個季節最適合手術
1小時排尿4次!間質性膀胱炎女性患病較男性高出15倍
發生率隨年紀增加 為什麼寒夜頻如廁卻尿不出來?
寒夜起身上廁所真要命 分清夜尿類型對症下藥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