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打胰島素沒換部位恐礙吸收 食藥署風險溝通示警

食藥署今天指出,使用胰島素的病人可能在注射部位出現皮膚澱粉樣變性症而影響血糖控制,目前台灣尚無此症通報,但提醒糖友須定期更換胰島素注射部位。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官網發布胰島素成分藥品安全資訊風險溝通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會有此訊息是因今年9月英國醫藥品管理局發布安全資訊,使用胰島素的病人可能於注射部位出現皮膚澱粉樣變性症(cutaneousamyloidosis)而影響血糖控制。

洪國登說,台灣現在沒有使用胰島素後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的案例通報,但提出訊息供民眾參考,糖友應定期更換胰島素注射位置,醫療衛教人員也應詳盡衛教宣導責任,降低相關風險。

根據食藥署報告,胰島素被用於治療所有類型的糖尿病(包括第1型、第2型及妊娠糖尿病)。自行注射胰島素的病人須在身體同一區域內輪流注射,每週或每2週應徹底更換注射部位(如從腹部更換到大腿),且需注意不同的注射部位可能會影響血糖數值。

近期一份歐洲的評估報告中回顧胰島素注射點發生胰島素衍生的皮膚澱粉樣變性症案例,認為皮膚澱粉樣變性症與所有胰島素及含胰島素藥品之間具有明確的因果關係。胰島素衍生的澱粉樣變性症可能是由於胰島素累積在注射部位所導致,尤其是重複皮下注射胰島素的地方。

案例分析顯示皮膚澱粉樣變性症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造成高血糖低血糖)。評估報告指出,無法從現有數據估計使用胰島素的病人發生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的頻率,但極少收到此類通報案例。

不過,文獻分析指出,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的病例可能被低度通報或被誤診為脂肪組織增生(一種由胰島素的生長因子作用而導致的脂肪細胞普遍增生)。

洪國登說,將胰島素注射在類澱粉蛋白病灶上可能會延遲胰島素的吸收而影響血糖控制。目前衛福部核准含胰島素成分藥品許可證共25張,中文仿單有登載劑量及用法,提醒每次注射應在指定的幾個注射部位,要輪流轉換不同的注射部位。

仿單也提醒,注射部位有可能出現脂肪代謝障礙(lipodystrophy),因而延緩胰島素的局部吸收結果,經常更換注射區域內的注射部位有助於降低或避免這些反應,但仿單沒有刊載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相關安全性資訊。食藥署正評估是否針對該成分藥品採取進一步風險管控措施。

洪國登表示,醫療人員應注意,提醒病人在同一注射區域內輪流更換不同的注射點,以減少或預防皮膚澱粉樣變性症及其他皮膚反應;病人也應遵從衛教,定期更換注射部位,且如果發現注射點有皮下腫塊,要尋求醫療協助。

彰基體系國際糖尿病代謝及慢病康復e院院長杜思德受訪時表示,胰島素注射部位轉換很重要,過去發現,如果衛教師沒有好好教導病友,病友可能會一直打同樣部位,導致吸收不好,血糖控制就差,必須增加劑量;如果因此又換了位置注射,就會因劑量太高而低血糖。

但杜思德說,台灣現在多數都是使用胰島素類似物,而不是人或豬的胰島素,比較不會發生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的問題;且在台灣糖尿病醫療網絡的照護下,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都會衛教、定期檢查病友的注射點,加上多年來持續衛教,也都會教導病友要切換施打部位。不過,如果有些醫療機構衛教人力不夠,醫師病人多,可能就會衛教不足。

血糖控制 胰島素 妊娠糖尿病 低血糖 高血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