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走路好處多 走對了可減肥又健身
疫情持續擴散,民眾要鍛練身體,沒時間、沒場地、沒設備不能運動?那就試試走路訓練吧!World Gym Blog教「間歇性」走路減肥好處多,只要用對方式並且調整正確姿勢,靠走路也可以減重保健康。
綜合醫界説法,走路有10大優點包含:助減重、促進心臟健康、預防憂鬱症、提高免疫力、增加專注力、預防失智症、預防糖尿病、延長壽命,以及走路減肥是環保又省錢的運動方式!
但不是走路時間長、累積步數多、速度夠快,就能得到走路的好處;走路減肥的姿勢,也是一大重點,若彎腰駝背的走路,不僅沒運動效果,還容易全身痠痛。
World Gym Blog分享間歇性走路減肥,舉例來說:快走3分鐘(速度讓你感到微喘,或是有點吃力)→正常速度3分鐘,為1回合,交替做5回合再休息,建議剛開始練習,1天先以5分鐘為目標,接著10分鐘、20分鐘慢慢增加到1天可以訓練30分鐘,如果能堅持每個禮拜4次,每次30分鐘,減重效果會很顯著!
World Gym Blog傳授間歇性走路減肥的正確姿勢:
1.視線
走路時不能一直低頭看地上,看不到前方很容易跌倒、撞傷,頸椎也會不舒服,把頭抬起來,眼睛直視前方,並隨時注意腳下和周遭環境。
2.上半身
抬頭挺胸,核心肌群用力,保持背部挺直,肩膀放鬆不用力,走路時讓手肘自然呈現90度,並且隨著節奏擺動。
3.下半身
步伐比正常走路略寬,前腳著地時,腿部伸直、腳尖朝上、腳跟輕輕放下;後腳腳尖輕點地面,更有利於行走。
World Gym Blog提醒走路運動時一定要選擇安全的地點,並且注意路況,小心自身安全。
World Gym BIog還指出,指出,連賈伯斯、祖克伯都喜歡走路開會,這是為什麼呢?史丹佛大學證實走路在創意表現的成果上,比坐著高出60%,正襟危坐的辦公室開會,可能不只肢體僵硬,連腦袋也變得遲鈍,因此當一般會議討論不出好點子,試試看和組員到戶外邊走路邊開會,打破僵化的思考模式、避免恍神、打瞌睡。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哪種藥像魏瓔珞?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用藥「個性」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釋迦營養價值高,但這樣吃血糖會失控!營養師籲2種人更要慎吃
睡得少、熬夜易發胖? 醫師:睡眠不足5天胖0.8公斤!
年菜菜色多,營養CP值不一定成正比 餐後一個動作化解高脂高熱量!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醫病天地/糖尿病患者 小心視網膜病變
美國學會聯合聲明:一類人的脂肪肝易惡化為癌症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暴飲暴食熬通宵成三高患者未爆地雷!8招促進血液循環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誰惹阿嬤「一肚子氣」?醫:還好早發現才免於致命風險
如何與甲狀腺機能亢進共處? 醫師的生活飲食3叮嚀
台師大研發糖尿病偵測儀 在家一吹就能掌握病情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糖友擔心會失明不打胰島素 醫師:錯誤迷思誤治療時機
寒流來襲嗑鍋 小心痛風發作
醫病天地/糖友長途開車 先量血糖防過低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無法確定何時吃飯怎麼吃血糖藥?醫揭關鍵在吃藥時間
減重2公斤糖尿病風險就減半!研究:搭配2措施最有效
紓壓猛嗑鍋 關節腫大 痛風發作
手搖飲不只肥到爆! 專家曝「每日1杯」下場...晚年慘了
近七成糖友恐陷失明危機卻「不自知」 醫:內科眼科應同步
餐餐有魚又有肉也能瘦?糖尿病患開心:右腳也不痠了!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