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台灣有百萬名糖尿病人,因下肢周邊動脈易阻塞,不少面臨截肢命運。高雄榮總放射部發展出有如「通樂」的下肢周邊動脈血管內導管手術,可打通病患嚴重阻塞的血管,促進傷口癒合,免去截肢命運,6、7年來已有五、六百名患者受惠。
高榮放射線部微創介入醫療科主治醫師李明峰指出,周邊血管一旦發生嚴重阻塞,患者腳趾頭就會有疼痛、發黑情況,許多醫院都是直接轉給外科醫師「處理」,台灣每年8千名患者遭截肢喪失行動能力,甚至終生須家人照顧;有三到六成患者兩度截肢,身心受創嚴重。
2008年在高榮引進「血管內膜下成形術」的微創介入醫療科主任梁慧隆表示,針對動脈血管嚴重阻塞的患者,他以導線從血管壁上較柔軟的內膜層打通血管讓血流通過,一、兩小時完成手術,讓發黑的足部很快回復紅潤。
梁慧隆說,一名有糖尿病的75歲陳爺爺,原本活潑、愛趴趴走串門子,發病後右腳膝蓋以下遭截肢,從此性情大變,整天躺在床上不說話;三個月前左腿也加裝人工血管繞道引流,不料最近再度塞住,左腳趾發黑、冰冷,差點連左大腿以下都要切除,他透過血管內膜繞過阻塞的動脈血管,成功保住陳爺爺的左大腿。
李明峰表示,在高榮接受動脈導管及血管內膜手術成功的患者已有五、六百位,成功率在九成以上,高齡患者可獲得良好生活品質,壯年患者也可保有行動力持續工作,間接減少了社會成本的損耗。
【2014/07/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