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
從讀者所述,孩子因感染黴漿菌胃口不佳,進而低血糖昏倒,她本身也發生兩次低血糖的經驗。
臨床上,低血糖常發生在糖尿病患,主要是胰島素或降血糖藥使用過量,或用藥後未進食或吃得太少;其他患者,如胰島細胞瘤病人,往往因刺激胰島素分泌過量,以致經常性血糖偏低;肝衰竭、癌症或罹患先天性疾病患者,體內肝糖儲存及分解發生障礙,也容易低血糖。
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如發抖、冒冷汗、心跳加快、無力、頭暈、嘴唇麻等,建議就醫檢查特定病因,以免血糖太低,腦部缺乏葡萄糖,使大腦活動受到影響,輕則抽筋、反應遲鈍,重則意識不清,甚至腦細胞壞死。
低血糖該如何處理?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可立即服用含10至15公克的葡萄糖,如果沒有葡萄糖,則可用3至4顆方糖、120至150毫升的含糖飲料(果汁)或一湯匙蜂蜜替代。待10至15分鐘後,低血糖症狀未能解除,可再吃一次,若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則應立刻送醫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人無法合作,家屬可選擇將病人頭部側放,把巧克力軟膏、或一湯匙的蜂蜜、糖漿小心灌入病人口中。如果手邊有升糖素,可採肌肉或皮下注射,兒童約0.5公克、成人約1公克,立即送醫。
糖尿病人低血糖頗為常見,如何預防更重要,建議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劑量注射胰島素和口服抗糖尿病藥,且於使用後15至30分鐘內進食,從事額外的運動前,最好酌量吃些點心、牛奶或吐司。
另外,外出時隨身攜帶方糖、糖果、餅乾等,以備不時之需。
諮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理事長游能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