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報導】
上校退伍的男子腹部劇痛到便血才就醫,醫師檢查發現是腸中風,且是極罕見因「上腸繫膜動脈剝離」造成,還好在黃金時間內救治,且不必開腸剖肚,放上支架撿回一命。楊先生說,「此後會好好善待身體」。
上腸繫膜動脈剝離 罕見案例
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余榮敏說,腸中風並不罕見,但這起個案不是主動脈引起,而是旁邊的上腸繫膜動脈剝離造成腸中風,世界文獻紀錄僅七十例,相當罕見。
余榮敏解釋,一般高血壓是主動脈血管內膜硬化而變得脆弱,血壓控制不當,脆弱的動脈內膜與原有的動脈肌肉層剝裂,無法供應器官正常血量,可能導致器官壞死,或血管破裂,造成中風。
他表示,病患是上腸繫膜動脈剝離造成腸子缺血幾乎壞死,剝離處位在主動脈旁的大支動脈,造成剝離的情況極罕見,余榮敏說,病因還不了解,但高血壓病人就是要提高警覺。
易誤判為腸胃疾病 死亡率高
六十歲的病患上校退伍,很能忍痛,他長年有胃潰瘍病史,今年二月份他的腹部劇痛,忍到臉色發白、手腳冰冷才送醫。
醫師從電腦斷層影像判斷患者的動脈血管剝離,進一步作血管攝影,當時看來楊姓男子的腸子只剩一點點還正常,血流不過去,再不治療會堵起來,腸繫膜動脈所供應的腸子就會壞死,死亡率幾乎百分百。
醫師指出,腸中風極可能被誤判為腸胃疾病,但腸中風是動脈剝離,屬急症,死亡率達七成以上,幸運的是很快確診,雖然患者忍痛延遲就醫,但在八小時的黃金時間內動手術,撿回一命。
大腿動脈置入導管 免動大刀
余榮敏指出,上腸繫膜動脈剝離的病患,以往用傳統手術得開腸剖肚,且裂掉的血管很脆,重建難度高。現在採導管治療,從右大腿動脈放入導管,置入支架,免去動大刀的危險,世界只有十次支架成功的記錄,因病例少、且是近年才發展的手術。
動脈剝離的預防之道是控制血壓,在鬼門關前走一趟的病患說,他深切體認「怎麼對待身體,身體就怎麼回報。」他不喝酒了,每天走四公里,作息正常,要善待自己的身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