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痛風發作風險與血液循環的好壞有關。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鐘文冠醫師昨(20)日指出,夏季氣溫高,本來血液循環能較通暢,痛風發作機率相對較低,但不少民眾長時間待在冷氣強的環境,循環差,造成痛風在夏天發作機率亦不低。鐘醫師指出,當血中尿酸值呈現超飽和狀態,尿酸結晶容易在身體末梢溫度較低的關節沉澱,導致發炎反應。
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昨舉辦中西結合慢性病繼續教育研討會,理事長鐘文冠指出,痛風患者約只有2成出現明顯症狀,他提醒,除了飲食及體重控制外,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有助減少痛風發作風險,患者不宜長時間處於低溫冷氣房中,避免循環變差。
中、西醫師鐘文冠表示,研究顯示,中醫藥降低血中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又能減輕尿酸性腎病,減少蛋白尿的排出,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他指出,西藥如別嘌呤醇降低血中尿酸,但無法有效降低蛋白尿;促進尿酸長期排泄藥物長期使用會升高腎臟傷害的風險。
醫師指出,痛風是指尿酸鹽晶體沈積於組織所造成病症,雖然不是人人有症狀,但相關可能症狀包含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沈積,嚴重則會導致痛風性腎病變和尿路結石。血尿酸升高主要與長期嘌呤代謝障礙或尿酸排泄減少有關。
痛風石的沉積也不一定發生在手腳,其他末梢如耳朵上緣也可能發生,比較常見的是腳趾關節處,腳踝、膝蓋、指關節等亦常見,發作時有些民眾連走路都有困難。
痛風患者發作時常需服止痛藥,但又害怕傷腎。鐘文冠醫師表示,傳統中藥止痛風疼痛方劑如上中下通用痛風丸、當歸拈痛湯都有不錯效果,必要時可搭配秦艽、葛根、忍冬藤,一條根等單味藥。
鐘醫師表示,不少中藥材都有降低尿酸,緩解痛風的效益,常見的有如土茯苓、萆解、生薏苡仁、車前子、金錢草、秦艽、地龍、威靈仙,忍冬藤等,可控制高尿酸血症,發揮治療效果。
民間也常用單味草藥輔助改善痛風。鐘文冠醫師指出,痛風緩解期可用金錢草,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發作期可用土茯苓,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用量約30克,以水煎服。其他如萆解則用於發作及緩解期,用量約30-60克。但具體用要選擇,仍建議先諮詢醫師。
鐘文冠醫師指出,如威靈仙、秦艽均可溶解尿酸,並解除痛風痛;目前威靈仙可用忍冬藤取代。抑制尿酸合成藥材則有澤蘭、桃仁、當歸,地龍等,建議由醫師診斷後處方。
另外,常有民眾誤認為多喝啤酒促排尿,減少痛風、結石,鐘文冠醫師表示,痛風患者飲用過量啤酒不利於控制。
對於高尿酸血症患者,鐘文冠醫師建議戒菸、限酒、過重者減重、低普林飲食、喝足夠開水,避免服用如利尿劑等增加尿酸藥物。除了減少攝取高嘌呤含量的食物,醫師建議,也得減少脂肪攝取,多喝水;不喝酒,或限制飲用量也有必要。
一般來說,日常飲食中的內臟類部份魚類、胚芽、豆類及肉汁、帶殼海鮮、肉湯、魚皮等皆屬高嘌呤食物。生理上,過量蛋白質易使體內自行合成的高嘌呤增加,因此醫師建議蛋白質的攝取應當適量,其次,高油食材同樣抑制尿酸排泄,容易誘發痛風的發作。
由於精緻飲食及代謝性疾病,早期被歸為富貴病的痛風已愈來愈常見。醫師建議,高嘌呤食物、油脂勿攝取過量,留意飲水量及使用藥物,維持正常體重及代謝的正常,有助減少痛風的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