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我是心痛、不是手指痛」,許多糖尿病患者不願定期檢測血糖,多是因為檢驗的試紙花錢傷「心」,於是四處打聽藥局有無特賣活動,或合夥團購試紙,期能減少開銷;衛教師則認為,目前糖尿病試紙通路利潤過高,甚至高於醫院進價約五倍,不太合理。
糖尿病檢驗試紙為消耗品,五十片市價大約八百五十元到一千兩百元,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應時時檢測,通常醫師建議一天測量二到四次,而第二型患者則建議一周測量兩次,因此若要完全依照醫矚檢測,對病人而言是不小花費。
網路上常見糖尿病友號召團購試紙,三總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說,有些第一型糖尿病患選擇跟廠商簽約,平均一盒可少一百多元,或是參加各種特惠活動,例如買多送多(盒),病友團體也會利用大量團購,再跟廠商議價,但要注意試紙的有效期限跟來源,最好選擇合法經營的廠商。
李碧雲說,國產、價格較便宜的試紙如已通過檢驗,應是不錯的選擇,但她認為,國內販售試紙通路,利潤似乎過高,市售試紙一片約十五到二十五元,但有些大醫院大量採購的進價降到五元,兩者價差非常大。
她強調,衛教做得再努力,也難突破試紙價格居高不下,降低病友檢測意願,不少病友參加各種活動,拿廠商附送一罐試紙的血糖機,其實是業者促銷的手法;不如試紙全面降價,不僅廠商仍有利潤,也能提高民眾購買意願,還能有助控制血糖、延後併發症、洗腎的機率,應是一舉數得。
【2009/06/1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