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患者有一百廿萬人,但不少人怕扎針、試紙又不便宜,以致能自我管理、固定檢測血糖的患者不到百分之一。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不佳時,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世澤比喻,糖尿病患若不能掌控血糖,就會變成走路搖擺、視野模糊的「糖」老鴨,能定期檢測、自我控制,方可擺脫這種命運。
不能定期檢測血糖,不是人是因怕痛。傳統血糖機要從血量較多、疼痛感較大的手指採血,而且檢驗試紙是消耗品,規律檢測平均每月要花近千元,許多病友為了省錢,降低撿測頻率。
三總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說,新一代的血糖機需要血量較少,不一定要扎表面神經、微血管較多的手指頭,可以改由大拇指下方肉多的手掌球或手臂等部位扎針,疼痛感大大減輕。
至於試紙所費不貲,蔡世澤呼籲健保局可參考嘉義市政府作法,六十五歲以上、中低收入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給予血糖試紙補助。
電影「海角七號」的茂伯昨天出席血糖檢測活動,前幾天檢驗在標準值一百二十(mg/dL)的他,突然飆到一六八(mg/dL),陳思羽提醒六十多歲、又有家族糖尿病史的茂伯,應持續注意檢測血糖是否異常。
【2009/06/1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