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 飲食均衡最重要
【聯合報/洪佳靖/竹山秀傳醫院營養師】
「我飯已經吃很少了,而且遵照醫師處方服藥,為什麼血糖還是控制不好呢?」陳阿姨與先生都是糖尿病患者,夫妻倆都是規律回診,但先生的血糖值總是比較理想。陳阿姨很不甘心:「我先生吃東西都沒有我忌口,為什麼我這麼嚴格控制,血糖反較他高?」
其實有些患者對糖尿病這件事,過度在意,控制過頭,反而不好。糖尿病患需控制飲食、運動、藥物,考量體內胰島素分泌量、細胞對胰島素利用以及不同的活動度等,即使兩個人飲食量相同,血糖數值也不會一樣。患者只謹記飲食、運動、藥物控制血糖,卻不知道基準點不同,不能比較。
詳細詢問陳阿姨飲食史,發現陳阿姨不但正餐飯量吃得少,且一切跟「甜」有關的食物都忌口。「因為怕血糖高,所以只要有甜味,甚至水果,我都不敢吃。」
陳阿姨敘述的是好幾年前的舊觀念了,當時認為患者只能靠極嚴酷的飲食療法控制血糖,只吃瘦肉、牛奶、少許餅乾及水果,是飢餓讓血糖降下來。
隨著醫學進步,飲食控制也漸漸發展成「均衡」的觀念。各種營養素在人體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營養須均衡,才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助於控制血糖。
所以,糖尿病飲食並不需要特別將醣類降得很低,而是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再依個人飲食習慣調整。均衡飲食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肉魚豆蛋類、油脂類,並且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的健康飲食原則。依照陳阿姨情況,必須增加正餐飯量,並且適量攝取水果,補充足夠的營養素。
陳阿姨了解自己錯誤的飲食觀念造成營養的不均衡,而醫師評估後也開始使用胰島素注射,在最近的回診中,她的血糖改善了,不用如此嚴格控制飲食,只要遵照營養師建議,也能享受吃的樂趣。
※延伸閱讀》
.糖尿病併發症 從頭到腳
.併發症》足/一個小傷口 可能失去一條腿
.併發症》眼/併發眼疾 國人失明主因
.併發症》神經/手腳產生麻木
.第二型糖尿病患 3成曾低血糖
.斷指血糖高 竟是第二型糖尿病
.運動守則》選好鞋襪 增加運動強度
.糖尿病患飲食指南
【2009/05/29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哪種藥像魏瓔珞?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用藥「個性」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釋迦營養價值高,但這樣吃血糖會失控!營養師籲2種人更要慎吃
睡得少、熬夜易發胖? 醫師:睡眠不足5天胖0.8公斤!
年菜菜色多,營養CP值不一定成正比 餐後一個動作化解高脂高熱量!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醫病天地/糖尿病患者 小心視網膜病變
美國學會聯合聲明:一類人的脂肪肝易惡化為癌症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暴飲暴食熬通宵成三高患者未爆地雷!8招促進血液循環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誰惹阿嬤「一肚子氣」?醫:還好早發現才免於致命風險
如何與甲狀腺機能亢進共處? 醫師的生活飲食3叮嚀
台師大研發糖尿病偵測儀 在家一吹就能掌握病情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糖友擔心會失明不打胰島素 醫師:錯誤迷思誤治療時機
寒流來襲嗑鍋 小心痛風發作
醫病天地/糖友長途開車 先量血糖防過低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無法確定何時吃飯怎麼吃血糖藥?醫揭關鍵在吃藥時間
減重2公斤糖尿病風險就減半!研究:搭配2措施最有效
紓壓猛嗑鍋 關節腫大 痛風發作
手搖飲不只肥到爆! 專家曝「每日1杯」下場...晚年慘了
近七成糖友恐陷失明危機卻「不自知」 醫:內科眼科應同步
餐餐有魚又有肉也能瘦?糖尿病患開心:右腳也不痠了!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