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葉俊廷/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王先生患糖尿病十多年,最近5年,兩腳逐漸麻木。
麻木程度由最初的不適,逐漸疼痛,最後就像兩腳整天穿著襪子一樣。走起路來,兩腳輕飄飄地,失去腳踏實地的感覺。這現象一直困擾他。直到他看到報章描述糖尿病足的神經病變後,他才驚覺,自己很久沒有好好控制血糖了。
詳細評估王先生的血糖,並重新調整治療計畫。先把他的血糖數值由300多,逐漸降至200以下。同時安排神經評估與神經學檢查,發現兩膝蓋以下都神經功能明顯下降。尤其小腿外側、腳踝內側、足背前端都有神經扣診按壓痛點,符合神經受壓迫的情況。
一般糖尿病併發症中,神經病變會影響全身所有神經系統,除了神經本身病變,還包括因為神經代謝異常造成的神經水腫,尤其在某些狹窄的解剖部位,更易於引起神經壓迫。
王先生除了必須嚴格控制血糖,要求飲食控制外,還要接受神經減壓手術,針對一些常見的下肢壓迫點,藉由手術鬆開易於壓迫的部位。術後傷口狀況良好,足底恢復感覺,也許不是完全回復,但已讓王先生重拾腳踏實地的感覺。
手術可改善糖尿病足的神經壓迫症狀,卻無法治療長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經病變。因此,長期忽視血糖控制的病人,手術效果非常有限。初期病患也需要監控,才能避免高血糖造成的神經損傷。
手術減輕神經壓迫的先決條件包括:有麻木、無力及疼痛症狀、有確認的神經病變、血糖控制良好、足夠的下肢血液循環、沒有足底潰瘍或發炎變形、有明顯的神經按壓痛點。嚴格的先決條件,就是希望術後併發症能減到最少。
【2009/05/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