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皮膚

濕疹、毛囊炎總是治不好?醫:多因一問題未改善

元氣周報

濕疹
有些慢性濕疹症狀是脫皮、增厚,且該部位乾燥。圖/123RF
濕疹 有些慢性濕疹症狀是脫皮、增厚,且該部位乾燥。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濕疹

發炎性皮膚疾病都可稱濕疹,包含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

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濕疹、毛囊炎為國民最常見皮膚疾病。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指出,皮膚問題除了外在因素,也會因個人體質等內在因素影響,若出現紅腫、搔癢症狀,除了就醫針對症狀治療外,改變作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內外夾攻」方能免於疾病纏身。

排名皮膚疾病首位的濕疹,屬於發炎性疾病,鄭惠文表示,只要皮膚發炎,皆可稱為濕疹,當中包含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等。

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及慢性期,若出現皮膚乾燥是「警訊」,等到紅癢、脫皮等徵兆時,代表「皮膚生病了」。引發濕疹原因,除了內在體質、抵抗力不足,外在風險因子也不容小覷,包括過度曝曬、空汙塵蟎、蚊蟲叮咬、溫度變化大等,刺激皮膚都可能引發濕疹。

慢性濕疹症狀是脫皮、增厚,藥物只能治標,容易復發。

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指出,別光看「濕疹」二字,就認為症狀是「濕的」,有些急性濕疹會流湯、滲水,不過有些慢性濕疹症狀則是脫皮、增厚,且該部位乾燥。濕疹引發搔癢不適,若病患按捺不住「狂抓」,可能會破皮流血,導致感染風險。

唐豪悅表示,濕疹很難根治,有時治好了,卻又因為壓力大、睡眠品質不好、天氣不穩定等再度發作,且台灣過敏原很多,塵蟎、潮濕環境等,都有可能再復發。鄭惠文認為,民眾罹患濕疹,常會落入「癢抓循環」,要消「炎」得想辦法「滅火」,常使用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若太嚴重會給予口服類固醇藥物;止癢則以外用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為主,民眾也可用蘆薈凝膠、甘草萃取物來做居家保養,輔助止癢。

毛囊炎
毛囊炎多半好發於前胸、後背、屁股等部位。圖/123RF
毛囊炎 毛囊炎多半好發於前胸、後背、屁股等部位。圖/123RF

毛囊炎

常被誤為青春痘,別吃炸物、甜食,減少久坐、熬夜。

毛囊炎位居皮膚疾病第二名,也是民眾常見皮膚疾病。鄭惠文表示,毛囊炎顧名思義就是毛囊發炎,常見有細菌性毛囊炎、黴菌性毛囊炎。

在台灣夏季潮濕炎熱,衣物濕悶、戴安全帽悶熱、腹股溝流汗等,都可能刺激毛囊孳生細菌。唐豪悅表示,毛囊炎多半好發於前胸、後背、屁股等部位,若常吃炸物、高糖分甜食或熬夜、個人清潔習慣不佳,恐讓症狀更嚴重。

由於毛囊炎常被誤認為青春痘,唐豪悅表示,有些年輕人出現輕微症狀,不見得會立刻就醫,可能會先購買市面上抗痘產品使用,但他提醒,若超過三周以上症狀仍未好轉,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避免情況惡化。

鄭惠文表示,細菌性毛囊炎會以抗生素治療,至於黴菌性毛囊炎則以抗黴菌藥物為主。應避免穿過於緊身的衣物,改穿排汗較佳的材質,並減少久坐時間,或調節溫度、減少出汗。

治不好頻換醫師 多因生活習慣未改善

「症狀會好,但病不會斷根。」鄭惠文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外層屏障,耐受性相對高,有時內在抵抗力不夠,外在刺激就引起皮膚發炎,但病人常不自覺,總認為是醫師沒治好,頻頻換醫師。

她曾收治一名脂漏性皮膚炎的病人,換了好多位醫師,總認為醫師沒把他治好,濕疹才會反覆發作。但其實每位醫師開的藥皆有改善,卻因病人未長期治療,生活習慣養成易生病體質,出現惡性循環。

鄭惠文認為,有些病人因為內在體質,的確容易引發疾病,但不要因此氣餒,除了就醫治療外,內外可同步調理,透過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抵抗力,養成正向行為回饋,也可以預防疾病再生。

濕疹 毛囊炎 健保大數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