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秋天日夜溫差大,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季節,許多患者此時皮膚容易乾燥、搔癢,尤其以「皺摺部位」的肌膚最容易發癢。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可多使用低過敏原的乳液滋潤肌膚,使過敏原不易入侵,減少發病機率。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過敏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為「搔癢」,通常也伴隨紅腫、脫屑,且會反覆發作,常見於嬰兒和兒童,生活在氣候乾燥地區的人更易患異位性皮膚炎。
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何信君表示,秋天因空氣中濕度下降、氣溫降低,民眾使用較高溫度的洗澡水,容易洗掉肌膚的皮脂,使過敏原入侵引起皮膚炎。通常以膝蓋後方及手肘等皺摺部位的肌膚最容易有發癢、脫屑的症狀。
他說,曾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民眾在秋天可以多擦標示「低過敏原」的乳液,使皮膚保水度提高,讓過敏原不易入侵。他也提醒,大範圍使用乳液前,要先試擦在手部,確定產品無刺激感後再塗抹於其他部位。
暖暖區衛生所主任吳美慧也說,秋天早晚偏涼,民眾外出加件薄外套、戴口罩,可免於溫差變化過大。另外,除了擦保濕乳液,勤補充水分也可避免皮膚乾癢。平時患者也應避免食用蝦蟹海鮮、柿子等易致過敏的食物。
【2014/10/03 聯合報】
💪更多健康推薦
‧55歲銀行員繼承2300萬遺產「光速退休」短短五年全家陷錢不夠用危機
‧「早餐香蕉減肥法」沒效?減重教練揭2正確吃法: 瘦了10公斤
‧你可能一直用錯了!「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