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都用洗面乳錯了!專家:一天用1次就足夠
你一天洗幾次臉?會使用洗面乳嗎?近日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發布了《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其中提到人們在清潔時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早晚都用洗面乳。
表皮層的結構分為五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有棘層、基底層。我們平常洗臉主要是清潔角質層。角質層是很堅韌的,是皮膚屏障的第一層,能抵禦外界侵蝕,防止水分流失,阻止細菌和有害物質入侵;但它又是脆弱的,每天都在脫落、再生,清潔過猛就會受損,導致紅血絲、敏感,洗完臉乾燥、緊繃、脫皮,擦了保濕護膚品也覺得乾燥。
該指南指出,若不是特別油的皮膚,一天用一次洗面乳就足夠了,早上可以用清水潔面;容易出油的皮膚,早上應用溫和的洗面乳。面部清潔產品可視具體情況、個人皮膚特點和愛好取捨,但總的來說還是應該洗後皮膚不乾燥為主。
一般的防曬、隔離、淡妝,洗面乳就能洗掉,盡量不用各種卸妝油、卸妝液。只有使用油彩濃妝或防水的化妝品才需要使用卸妝油。潔面應該使用保濕類產品,以恢復皮脂膜。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口罩悶熱、磨擦可能使青春痘惡化 醫:須正確清潔皮膚
不理會視力恐受損 眼周冒紅點竟是類肉瘤病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與食物過敏相關性不高
下雨天鞋襪濕引腳臭怎麼辦?皮膚科醫曝防臭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嘴唇旁長小水泡伴隨刺痛感 當心「唇皰疹」可能悄悄找上門!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敷完面膜精華液往身上抹 醫籲2類產品別這麼做!
三溫暖不能助排毒!多數宣稱桑拿有各式益處 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
你有大量掉髮擔心禿頭的困擾嗎?醫師詳解5種落髮類型及原因,圖解一看就懂
威爾史密斯為妻子遭調侃動怒 醫師:掉髮可長回來
威爾史密斯護「落髮」妻揍頒獎人 醫:「這現象」要注意
奧斯卡頒獎,威爾史密斯妻光頭遭揶揄!一夕掉髮禿光一大塊 發生「鬼剃頭」該怎麼辦?
無法靠意志控制的汗水:當你開始滴汗時 代表身體排汗效率不佳
男子全身數十顆隆起物 手術切除多發性脂肪瘤
皮膚反映全身情緒、身體問題!膚色黃中帶黑,腎、肝出問題
熬夜壓力大 年輕人皮蛇發作
痘痘未必是痘痘,「真的痘痘」長這樣!頭頂的亂擠可能產生驚人後遺症
頭皮出油、常出現頭皮屑、甚至頭髮變細...有可能是「掉髮危機」 搶救掉髮留意4大徵兆
混打疫苗別擔心 異膚患者應打好打滿
老人臭不只是衛生問題 醫提醒當心五臟六腑出毛病
型男染燙髮不當引起頭皮腫痛落髮 不可同時須至少隔1周
白頭髮最好別拔!皮膚科醫提醒:小心長不出新髮
小心,你「整組」都老了!名醫揭反應全身老化的皮膚徵兆
天冷容易皮膚癢?醫師詳解好發原因、部位及常見症狀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別再「冰敷」止鼻血! 醫曝2妙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