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天氣日益悶熱,當心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一名五歲男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從小就反覆復發。最近經常下雨、加上天氣悶熱易出汗,導致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晚上睡覺時無意識抓不停,導致全身破皮感染葡萄球菌、流湯流膿,眼皮也腫得快看不到眼睛。
收治這名患者的開業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表示,男童從小就有氣喘、過敏體質,異位性皮膚炎常反覆發作,近來就醫時,他全身皮膚幾乎都已抓到破皮,連眼皮也整個腫起,看了令人不忍。
他說,異位性皮膚炎很難控制,最重要的是預防發作。建議家長注意家中溫度,適度開空調,讓室內溫度保持在24、25度左右,濕度最好在60%左右;流汗後應趕緊以清水沖洗皮膚,除了幫助降溫,主要是避免汗水停留在皮膚上太久,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體質因素,先天容易發炎,但若能避免誘發因素,仍可獲得控制。異位性皮膚炎最怕太乾、太熱,另外,塵蟎也會刺激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尤其若患者皮膚已經抓破皮,塵蟎代謝物會卡在皮膚內誘發發炎,因此環境清潔、溫度控制非常重要。
至於治療方面,蔡呈芳說,若屬急性發作期,可先塗抹類固醇藥膏,過了急性期則可用非類固醇藥膏,另會視患者狀況開給抗組織胺藥物,有助止癢及幫助睡眠。
【2014/06/13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