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專題報導】
一名59歲女性,因帶狀疱疹疼痛難耐且伴隨發燒等症狀,中醫新嘗試使用十味敗毒散治療,二周後水泡結痂,病例報告刊登在中醫藥雜誌。
任何曾得過水痘的人,均可能得到帶狀疱疹,水痘病毒潛伏在體內某些神經根細胞,在人體免疫力低落時變得活躍,並沿神經皮節侵犯,患者發病部位表皮會出現紅疹,而且劇烈疼痛。病患大多在2到4周內自行痊癒,但有部分患者疼痛會持續30天,比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總醫師林舜穀說,部分病人就醫屬於病發後期,以往中醫治療使用龍膽瀉肝湯,並且配合疼痛部位輔以針灸治療,有助於改善病人疼痛。
上述病患在病程早期就醫,第八頸神經皮節處出現紅疹,林舜穀採十味敗毒散,宣散風濕熱,後期以人參養榮湯益氣養血,並配合地龍、威靈仙等辛竄通經藥物,期間沒有針灸,二周後水泡結痂,一個月後疼痛消失。
林舜穀說,帶狀疱疹前期,治療以祛散風濕為主,清熱燥濕為輔,約5到7天內,建議使用十味敗毒散,成分含柴胡、桔梗、川芎、櫻皮、茯苓、獨活、防風、荊芥、生薑、甘草等,佐以金銀花、蒲公英;但10天至12天後,就要改採龍膽瀉肝湯。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