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天下雜誌
【內容摘自《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作者宋奉宜/著、楊心怡/採訪撰文,天下雜誌出版】
Q、如何正確洗臉才正確?
到底「正確洗臉」的定義是什麼?回歸洗臉的原始目的來看,「洗乾淨但不洗受傷」是最高指導原則。從這個指導原則下手,我們分析「乾淨」與「受傷」的生理反應,可以獲得「何謂正確洗臉」這個問題的自然解答(同時也是生理解答)。
請各位想像「皮膚上有些許污垢」這個畫面。「洗臉」必然會出現三個可能:
1、清潔不足,仍舊殘餘污垢。
2、完美清潔,污垢清除但不傷害。
3、過度清潔,皮膚受損。
從這三個可能下手,皮膚的生理反應分別是:
1、臉上仍舊滋潤。
2、多半乾爽,絕不緊繃。
3、皮膚覺得緊繃。
從醫學角度出發,「完美清潔」當然就是「正確洗臉」。
但就相對風險分析,「清潔不足」可以再清潔一次,「過度清潔」就只能期待皮膚的自我修復能力。也就是說,如果無法確認「完美清潔」,最安全的策略是退而求其次,寧可不傷害,也絕對不要過度清潔。
身為皮膚科醫師,從這樣的結果我會建議:無論如何清潔,「正確洗臉」的最終目標必然是「洗完臉不緊繃,或緊繃感少於30 秒」。
很多女生習慣洗完臉後馬上擦化妝水、乳液。先別急著擦!感受一下剛洗完臉後的真正感覺。必須注意的是「使用任何化妝水/爽膚水/乳液/乳霜後,皮膚不再緊繃」與「洗完臉不緊繃,或緊繃感少於30 秒」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換個方式比喻,「健康的肚子不會痛」與「每天必須吃胃藥,肚子才不會痛」這兩種「不會痛」,本質上有絕對的差異。
「正確」的意思是「乾淨但不傷害」,回歸實際運用層面,所謂的「清潔強度」,應該包括你所使用的清潔產品、水溫、洗臉輔助道具的材質、力道等都符合「不傷害」的影響因素。
● 清潔產品:各位聽到「正確洗臉」,第一個念頭必然是「溫和洗面乳」。選擇相對低強度的清潔產品,確實可能更安全地清除污垢。(再囉嗦一次:長期安全!)
● 水溫:如果你以為使用溫和洗面乳就高枕無憂,那就錯了。誰說「溫和洗面乳」一定不會傷害皮膚?假設有人以「溫和洗面乳搭配85℃熱水」洗臉,結果可想而知。無論使用哪種洗面乳,正確而適度的水溫一般設定在20 ∼30℃之間,也是不傷害皮膚的重要條件。
● 材質:假設某人以「溫和洗面乳搭配26℃溫水」,但用「鋼刷」刷臉,結果會如何?除了洗面乳強度、水溫之外,洗臉物品的材質是否粗糙,很大程度決定了洗臉的傷害風險。
皮膚科醫師建議「以雙手,不使用任何毛巾」為主要概念,當然是因為「以皮膚搓揉皮膚最安全」。不論宣稱洗臉專用刷、蠶絲材質的洗臉巾等,「手部與臉部都是人體皮膚,都是角質蛋白。」以柔對柔,這樣的操作更安全些。
● 搓揉力道:最後一個假設:某人「以溫和洗面乳搭配26℃溫水搭配雙手」,但是「搓揉10 萬次」,這樣臉部皮膚受傷的機率也很高吧?搓揉力道也是決定清潔乾淨與過度風險的重要因素。
嚴格地看「正確洗臉」,必須綜合考慮洗面乳清潔力、水溫、材質、搓揉次數,甚至還包括我們可能忽略的「每天洗臉5 次」、「固定有游泳習慣」等許多因素共同構成。
從「傷害預防」來說,這些所有因素都必須計較;但從「實用技巧」來看,如果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洗面乳,提高或降低水溫,多搓或少搓幾次,當然也可以靈活地隨之變動。
又或者水溫太冷時,可以允許清潔力稍強些的洗面乳,輕輕搓揉油膩的鼻頭,以補強冷水的清潔力。
這樣你應該明白,網路上流傳「大受日、韓歡迎的蒟蒻洗面膠可以用嗎?」、「吸飽水的化妝棉硬邦邦,最好停止用它拍打肌膚」、「卸妝品別在臉上搓揉太久,40 秒剛好」、「最佳洗臉溫度,是38 ∼ 40℃的微溫水」等說法,都忽略了「每個人的當下膚況未必相同、所處的環境溫度、濕度也未必一致、其他洗臉的協同因素可以互補」的基本前提。只要掌握「略微乾淨,絕不緊繃」的原則,就能找出「自己在該環境下,因地因時制宜的最佳清潔效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