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鄧正梁/桃園縣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到了秋天,很多人覺得皮膚明顯搔癢,夏天雖悶熱,汗流浹背,都沒有如此搔癢的感覺,怎麼天氣一涼,皮膚較乾爽,反而搔癢變得明顯?心中不得其解。
其實,這是秋季皮膚搔癢的典型症狀,秋天轉涼,皮膚變得乾燥,這好像到了秋天,樹葉不再競相榮發,而是慢慢枯黃,最後掉下來,因為秋天的涼意讓樹枝的水分輸布減緩、減少,到了一定程度,樹葉得不到充分養分,也就枯落了。
有句成語,「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一方面形容一個人由細微跡象就能推知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一方面也描述秋天葉黃枝落的景象。
人體情況跟大自然變化一樣,秋意濃,天轉涼,皮膚表面血液循環減緩欠佳,皮脂腺退化、油脂分泌減少,無法有效滋潤皮膚,皮膚就會覺得乾癢,這種現象就是「秋燥」。
燥在中醫來說很特殊,有醫家形容其為「燥寒」,燥本來是熱的,如乾燥、發熱,但在秋燥中,一切燥的現象都因寒而起,所以表象看似熱的,其實致因是寒的,治療要用溫潤的藥物,如秋季咳嗽,過敏少痰。
中醫理論:「肺主氣,主皮毛,司呼吸,開竅於鼻」,鼻腔也覺得乾乾的,這時常用杏蘇散(紫蘇葉、桔梗、大棗、半夏、枳殼、橘皮、茯苓、甘草、杏仁、前胡、生薑) 發散風寒、宣肺化痰,方中幾乎一派溫藥,卻對秋燥咳嗽有很好的作用。
又如皮膚乾癢,此時藥用當歸飲子(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何首烏、黃耆、甘草、生薑),方中一派補血補氣藥,一樣對秋燥搔癢有很好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一些涼潤食品,如銀耳、梨子、山藥、蘿蔔、豆腐,也能緩解秋燥,而鵝、羊及蝦、蟹等,屬於「動風發癢」之物,還有菸、酒、濃茶、咖啡、竹筍及辛辣刺激物,也要慎而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