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皮膚小問題!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可能是免疫系統失調
23歲的許先生,自2歲確診後,就一直無法擺脫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糾纏,經常半夜醒來滿床是血和皮屑,導致睡眠品質差,白天昏昏欲睡,影響專注力及工作表現;更因為皮膚的外顯症狀,常常遭受異樣眼光看待。
「異位性皮膚炎」對多數人來說不是個陌生的名詞,但常被認為僅是皮膚的小毛病,做好日常肌膚保養即可,然而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一發作起來,遠比想像中的更加嚴重!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膚炎並非單純皮膚的問題,而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疾病。患者因為絲聚蛋白(filaggrin)突變,導致角質層功能缺損、保護能力下降,使皮膚容易喪失水分,變得乾燥脆弱,導致過敏物質可以輕易的入侵,引發免疫反應,而產生搔癢感。
許多人因為底擋不住搔癢感,而反覆抓癢,甚至抓破皮,當皮膚一旦受傷,細菌或其他感染物就會趁虛而入。為了要對抗入侵物,免疫系統便會傳送更多發炎訊號至皮膚表面,造成皮膚更加泛紅與發癢,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
朱家瑜說,因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的疾病,所以常被誤會是因為「食物過敏」或「免疫力低下」所導致,事實上,多數病友會因季節變化、壓力或是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蹣、動物毛髮等產生過敏反應而誘發,極少數是因食物過敏引起,更不是因身體太弱、免疫力差導致。
此外,多數人認為「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就會好」!朱家瑜指出,約有30%病患就算是長大也好不了,或曾獲得緩解到成年時期又受到誘發而發作,甚至也有成人期才發作,很難預估哪些患者長大一定會痊癒。一般而言,若嬰幼兒時期發作的較為厲害,長大就越不容易好,病程可以長達數10年。
朱家瑜醫師表示,只要病灶超過全身皮膚面積30%以上就稱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觀察約4位成人患者中就有1位是中重度的患者。
國外研究指出,6成中重度患者一天有超過12個小時搔癢難耐,一旦皮膚因搔抓出現傷口,就可能引發細菌、病毒、黴菌等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此外,8成患者會因為嚴重癢感而出現睡眠障礙;皮膚紅腫、脫屑也會影響外觀,讓患者自覺處於不健康狀態,進而迴避社交場合,導致社交孤立,引發憂鬱與焦慮的心情,甚至工作也因此受到影響,對患者的身心及生活品質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透過口服藥物、照光治療或濕敷療法等方式治療。雖然照光治療以及濕敷療法治療效果佳,但所需時間都較長,如濕敷療法是透過包裹乳液、藥物及浸濕的布料,達到修復皮膚的效果,但一次治療需要4~6小時,一般有在工作的患者幾乎難以配合,因此,僅剩口服藥物可選擇,若口服藥物無法穩定控制症狀,就可能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朱家瑜醫師亦強調,異位性皮膚炎具有時好時壞、難以捉摸的特性,許多患者會因症狀無法穩定控制而感到灰心或放棄,用消極的心態來面對,或轉而尋求偏方或另類療法。所幸,現在有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研發的生物製劑,有望可以打破目前的治療僵局。
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性長期被低估,因此,歐洲過敏與呼吸道聯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Allergy and Airways, EFA)在今年9月14日成立全球第一個異位性皮膚炎日,呼籲各界正視異位性皮膚炎對患者的影響。
由於疾病特性,許多病友不一定清楚致病的機轉或是保養方法,導致錯誤保養方式使症狀加劇;加上當前社會對異位性皮膚炎不夠了解,常認為這是一種傳染病而讓患者在社交生活上處處碰壁。
目前,德國、法國、日本及韓國等國家皆設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會,德國甚至成立專門學校,育有異位性皮膚炎嬰幼兒的家長在孩子確診後要先完成8堂由醫師、護理人員及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教授的課程,才可申請健保給付用藥。不但能幫助患者得到正確醫療知識,學習自我照顧,也可以減省健保支出。
台灣則由朱家瑜發起籌組「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會」,希望可以提升病友以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幫助病友取得正確的醫療以及照護資訊,走出現在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諮詢專家/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黃毓惠)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網站擁有超過6萬筆中西藥藥典,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凡士林用途超多,但真的萬用嗎?痘痘肌、粉刺肌原來不能誤用!
口罩悶熱、磨擦可能使青春痘惡化 醫:須正確清潔皮膚
不理會視力恐受損 眼周冒紅點竟是類肉瘤病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與食物過敏相關性不高
下雨天鞋襪濕引腳臭怎麼辦?皮膚科醫曝防臭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嘴唇旁長小水泡伴隨刺痛感 當心「唇皰疹」可能悄悄找上門!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敷完面膜精華液往身上抹 醫籲2類產品別這麼做!
三溫暖不能助排毒!多數宣稱桑拿有各式益處 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
你有大量掉髮擔心禿頭的困擾嗎?醫師詳解5種落髮類型及原因,圖解一看就懂
威爾史密斯為妻子遭調侃動怒 醫師:掉髮可長回來
威爾史密斯護「落髮」妻揍頒獎人 醫:「這現象」要注意
奧斯卡頒獎,威爾史密斯妻光頭遭揶揄!一夕掉髮禿光一大塊 發生「鬼剃頭」該怎麼辦?
無法靠意志控制的汗水:當你開始滴汗時 代表身體排汗效率不佳
男子全身數十顆隆起物 手術切除多發性脂肪瘤
皮膚反映全身情緒、身體問題!膚色黃中帶黑,腎、肝出問題
熬夜壓力大 年輕人皮蛇發作
痘痘未必是痘痘,「真的痘痘」長這樣!頭頂的亂擠可能產生驚人後遺症
頭皮出油、常出現頭皮屑、甚至頭髮變細...有可能是「掉髮危機」 搶救掉髮留意4大徵兆
混打疫苗別擔心 異膚患者應打好打滿
老人臭不只是衛生問題 醫提醒當心五臟六腑出毛病
型男染燙髮不當引起頭皮腫痛落髮 不可同時須至少隔1周
白頭髮最好別拔!皮膚科醫提醒:小心長不出新髮
小心,你「整組」都老了!名醫揭反應全身老化的皮膚徵兆
天冷容易皮膚癢?醫師詳解好發原因、部位及常見症狀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婦人突然不會穿褲、裝藥盒 查出是患急性梗塞型腦中風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