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轉換時,容易因低溫造成皮膚血管收縮,局部血液循環降低,導致皮膚的代謝率降低,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水分散失快而使皮膚乾燥。年輕人相較之下,皮膚保水力更好,但長者肌膚皮脂腺活性降低,油脂減少,難以維持皮膚滋潤度,因此「冬季癢」好發於長者。
小腿最易冬季癢 少用肥皂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亭睿指出,若民眾有皮膚乾燥、搔癢感,多半是因為皮脂腺分泌油脂不夠,導致皮膚接觸外界刺激而產生的現象,尤其乾性皮膚或有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民眾,更容易發生冬季癢,又稱為「乾燥性濕疹」。
陳亭睿表示,相較之下,長者因皮脂腺萎縮,皮膚所能調節的油脂更少,在冬季時容易四肢乾燥,尤其小腿部位最明顯。若想避免皮膚過度乾燥產生不適,建議洗澡時應避免使用肥皂,可改用溫和性質的沐浴乳代替,清理腋下、胯下等重點部位即可。
溫泉別久泡 泡後擦乳液
不少民眾喜愛泡湯,不僅放鬆身心靈,也想養顏美容兼治皮膚病。陳亭睿指出,早期不少疥瘡的病友,會泡有「殺除疥蟲」療效的硫磺溫泉,雖然的確有一定功能,但目前疥瘡已有治療方式,不必再靠泡溫泉的微弱療效。
陳亭睿提醒,雖然泡湯可以放鬆心情、舒展肌肉,但若待在水池太久,皮膚的油脂損失會越多,反而加速皮膚乾燥,建議泡湯下水5至10分鐘可先起身,泡完湯後在皮膚上擦乳液保濕。
很多民眾「臉油、四肢乾」,誤以為自己是油性皮膚,而忽略保濕程序,尤其年長的男性,皮膚更容易乾燥產生冬季癢。陳亭睿指出,皮膚雖會自然產生油脂,但四肢容易乾裂,更應做好保濕工作。
油性肌膚 也需要保濕
油脂分泌來自毛囊中的皮脂腺,和肌膚角質層中的含水量沒有一定關係,因此一個油性肌膚、容易長痘痘的人,可能因為熬夜,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或使用錯誤保養產品、缺乏保濕,造成皮膚又油又乾。
陳亭睿說,關於臉部保濕程序,一般肌膚或油性肌膚民眾可挑選水狀、液態的乳液;乾性肌膚民眾則可使用較濃稠的乳液。油性肌膚不是不用保濕,而是需要詢問皮膚科醫師,針對自己的肌膚,挑選適合的保濕產品。
「角質層也有保護皮膚、維持水分功能。」陳亭睿指出,若做好保濕,最外層老舊的角質細胞,會隨著自然代謝規律脫落,不需過度去角質,兩周一次即可。去完角質之後,也要注意外出防曬,避免使用具刺激性的保養品。
除濕、開暖器 記得放盆水
進入秋冬,不少民眾會使用電暖器提高溫度,或用除濕機保持乾燥,陳亭睿提醒,房屋空氣中的濕氣會因此降低,甚至將人體皮膚水分一併帶走,導致皮膚越來越乾,建議放一盆水,讓室內空氣水氣維持一定比率。
除了多喝水
維生素ACE 保持水嫩肌
冬天不易流汗,醫師建議除了多補充水分,可多補充維生素A、C、E。維生素A促使粘膜細胞合成並分泌醣蛋白,覆蓋於細胞表面,保持肌膚濕潤;維生素C則是抗氧化劑,透過參與膠原蛋白的形成來保持皮膚彈性,並抑制皮膚產生黑色素;維生素E有優異的抗氧化功能,能幫助恢復肌膚彈性及延緩老化。亦可多吃蛋白質食物、增加礦物質攝取,保持皮膚滋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