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退休年齡」曝光!專家籲:理財晚鳥投資有「三不」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皮膚

乾癬人生的必修課

「乾癬人生必修課 到底藥不藥?」元氣講座台北場,人潮爆滿。
「乾癬人生必修課 到底藥不藥?」元氣講座台北場,人潮爆滿。

乾癬雖不會致命,但一發作時全身癢,晚上無法入睡,嚴重的指甲關節還會變形,非常痛苦,外觀上紅癢脫屑等症狀,讓不少病友常遭到外界歧視眼光,嚴重打擊自信。

為讓民眾了解乾癬,疾病不再被汙名化,元氣周報日前在北中南舉行「乾癬人生必修課 到底藥不藥?」健康講座,吸引近600名民眾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絡,民眾踴躍舉手發言,把各種皮膚疑難雜症一次問個清楚。

乾癬為自體免疫疾病 無傳染性

乾癬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一種自體免疫所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患者容易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糖尿病、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其他新陳代謝等相關症狀。乾癬通常以皮膚症狀最早出現,外觀可見明顯的紅色脫屑斑塊,好發部位包括手肘、膝蓋、頭皮等皮膚摩擦地方。

雖然乾癬也稱「癬」,卻跟一般灰指甲黴菌感染的甲癬不同,乾癬並非細菌或黴菌感染,而民眾遇到朋友罹患乾癬,不要害怕,「乾癬只會遺傳,不會傳染。」父母有一人罹患,子女罹患率10%;父母兩人罹患,子女罹病率高達50%。

一般好發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及50歲到60歲以上,環境也會造成疾病惡化。另外,雖然乾癬不會傳染,卻容易復發,患者即使擦藥、吃藥,也不見得能完全斷根。

元氣講座中部場在逢甲大學談「乾癬人生必修課」,讀者互動熱烈。<br />攝影/徐兆玄、喻文玟、徐如宜
元氣講座中部場在逢甲大學談「乾癬人生必修課」,讀者互動熱烈。
攝影/徐兆玄、喻文玟、徐如宜

病況不同 要找對治療方法

台中榮民總醫院皮膚科、家庭醫學科邱乾善醫師表示,乾癬以「斑塊型」最常見,最常見的症狀是紅色斑塊、銀色屑屑;皮膚斑塊大於10個手掌以上屬中重度乾癬,小於10個是輕度。每個病患治療方法不同,輕度乾癬患者,可使用外用藥膏,例如局部類固醇、維他命A酸、維他命D、焦油製藥;中重度患者可加入口服、生物、照光治療。照光治療是將紫外線光(UV)直接照射在皮膚上,平均一周要兩次,每次時間逐次延長,至少需要持續3個月,照光劑量足夠就有療效出現,最長可維持6個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賴柏如醫師表示,目前口服藥物A酸,這是微生素A衍生物,會有口乾舌燥、掉頭髮、肝功能血脂異常副作用,孕婦不能使用;也可使用黃色小藥丸(MTX),減緩乾癬角質細胞及免疫細胞增生,但會有噁心、貧血、疲勞感的副作用。現在健保有給付生物製劑,可以施打方式,每週、每月、每季一針,但健保局有規定,中重度病患才能申請治療,並且要門診接受過照光治療3個月、吃2種以上口服藥物3個月後,仍然無效或有副作用,才可申請生物治劑治療。

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皮膚科李婉若主任特別提醒,生物製劑對於乾癬治療的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少(呼吸道感染、類流感症狀、注射部位紅腫、發癢或出疹等),但患者施打時仍應避免被感染,尤其有B、C型肝炎或肺結核的人,更應每半年定期追蹤。

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林旻憲主任指出,相較於傳統藥物,生物製劑能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為顯著。施打的頻率最短1週打2次、最長3個月打1次。

高雄長庚皮膚科何宜承醫師表示,台灣約有10萬名乾癬患者。乾癬治療有如跑馬拉松,是追求長期穩定的治療,建議病友透過「黃金三角」:療效、安全性、方便性三大面向,與醫師討論並找到自己最能長久配合且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療效:包括紅腫、脫皮、脹痛、皮膚乾裂、發炎、搔癢等症狀紓解程度、改善生活品質、降低乾癬對生活的影響。

安全性:由醫師評估可能的副作用、並且定期監測內分泌、肝腎等功能。

方便性:治療的頻率可否讓您長期與醫師配合。

元氣講座高雄場的長輩參加有獎徵答,踴躍舉手回答。<br />攝影/徐兆玄、喻文玟、徐如宜
元氣講座高雄場的長輩參加有獎徵答,踴躍舉手回答。
攝影/徐兆玄、喻文玟、徐如宜

併發症多 積極治療很重要

乾癬患者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共病的高危險群族,其罹患急性心肌梗塞機率較一般人高3倍、高血壓2倍、糖尿病2倍、肥胖2倍、高血脂1.5倍、腦中風1倍,比起正常人增加50%死亡率,減少約5到7年壽命,因此積極治療十分重要。

另外,邱乾善表示,有7.7%患者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關節會變形、會痛,但乾癬的關節痛不是走路很久的痛,「是休息很久後的痛」,患者通常會在起床時感覺手部僵硬,必須20分鐘後才恢復正常,或起床後下背、腳底發生疼痛。0.2%到0.5%嚴重乾癬患者還會影響身體肥胖、造成代謝症候群、腦中風、高血脂,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

偏方別嘗試 控制比根治重要

「乾癬無法根治,但可以控制。乾癬千萬不要『補』!有乾癬症狀一定要找醫師、積極就醫,勿自行尋求偏方。」林旻憲說,偏方多成分複雜且不標示清楚,並無法得知長時間使用對身體的影響,還有加重乾癬症狀的風險。不要吃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物,以免補來補去補成愁,患者不要一昧追求根治乾癬的方法,而是學習長期穩定控制乾癬,與之共處。」

除了治療用藥 生活習慣很重要

乾癬患者除了藥劑治療,「生活面」的改變也很重要,病友不能把一切交給藥物跟醫師,除了遵照醫囑接受治療外,也應做好生活作息的調養。

台北榮總皮膚部皮膚診斷科陳志強主任說,皮膚症狀會越抓越嚴重,除了乾癬病友外,若民眾想要皮膚好的第一原則就是要「把手綁起來」,避免搔抓。一旦乾癬發作,患者應從良好飲食及生活作息做起,徹底落實「體質調理計畫」,包括:睡眠充足、定期量測血壓、適時抒解壓力、持續運動、保持適當體重、減少攝取高油鹽糖食物、不抽菸、節制飲酒。此外,平時應盡量避免容易誘發乾癬復發或症狀加劇的行為,像是身體有傷口、感染、過度日曬、壓力大、肥胖、飲食失調等,透過良好飲食、生活習慣、充足運動及持續治療,乾癬有機會成為歷史名詞,不再如影隨形。

乾癬 乾癬性關節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