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台語俗諺「眼睛糊到蛤仔肉」,形容這個人「不長眼睛」、「沒眼光」;但從醫學的觀點,這其實是結膜增生,因紫外線曝曬過多引起的眼疾。
「眼睛糊到蛤仔肉,就是眼翳病。」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士傑解釋,「蛤仔肉」其實是眼睛曬太多太陽,結膜受傷導致組織增生。這個曾影響前中研院院長胡適的視力,還讓他的母親用舌頭舔病眼的眼疾,廖士傑說,主要是因結膜組織增生,侵犯到眼角膜,甚至會遮住瞳孔。
內湖國泰診所院長林思源曾收治一名六十多歲的男性患者,患者務農,眼睛長期曝曬在烈日下,眼翳病已侵犯到角膜中心,差點失明,最後手術治療才重見光明。
林思源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南部不少中老年人都有結膜受損問題,也有不少年輕患者因工作需長時間曝曬而罹患眼翳病。
廖士傑表示,光線的波長越短、能量越強,對眼睛傷害就越大,紫外線就是屬於短波長光源,過度曝曬太陽,可能會加速惡化與年齡相關的眼疾。
除結膜增生造成的「蛤仔肉」,紫外線造成水晶體受損就會導致白內障,角膜受損就是角膜炎;廖士傑說,年過四十歲,眼睛的抗氧化酵素、抗氧化物質逐漸減少,過度曝曬會產生自由基,對眼睛傷害就大。
治療眼翳病當然不能用舌頭舔,嚴重時只有手術一途,即使術後仍有三成復發率;廖士傑建議,平時多吃菠菜、芥藍菜、地瓜葉等綠色蔬菜補充葉黃素。不少人關心藍光是否會造成眼疾?廖士傑說,正常使用3C產品不會傷眼;但藍光屬短波不適合長期暴露。
【2014/11/0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