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3C成癮症現實虛擬 傻傻分不清
這句話,說中許多父母心中最深的憂慮。孩子不到二歲的劉先生說:「現在孩子如果用手機看影片,就很難從他手上拿回來」,否則孩子就不斷尖叫、哭鬧,要花很大力氣安撫。將來會不會手機成癮,戒不掉?劉先生不敢想。
過去成癮者多為大學生、國高中生,但最近手機成癮案例年齡確有下降趨勢。長期投入相關領域的亞洲大學副校長、心理所臨床心理組副教授柯慧貞、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最近分別遇到年僅五歲就出現成癮徵兆的個案。
手機螢幕為何吸引孩子目光?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雷庚玲說,3C產品令人著迷,一個解釋認為與其「即時回饋」的特性有關,舉例來說,當老鼠發現按下按鈕立刻有食物吃,牠就會傾向一直按;當孩子知道手指滑螢幕就能快速獲得聲光刺激滿足,就會樂此不疲。
真實人生中沒有這麼多的即時回饋,雷庚玲說,像我們第一次爬行或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皆非一蹴可幾,必須手眼與肌肉協調,嘗試多次失敗且用盡洪荒之力。相對地,進入手機、平板的世界沒有這麼多挫折,手一滑,就能獲得滿足。
柯慧貞說,手機隨選互動,變化快速,尤其吸引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但一直盯著手機,忽略其他互動,可能影響腦部功能,使孩子本來就沒有發展完全的抑制系統弱化,將來更無法控制自己。
除3C產品本身特性,輔導過多名手機成癮個案的台大醫院職能治療師諶冠潔指出,孩子的環境條件也影響
他們不願放下手機,許多沉迷3C產品的孩子,家中玩具有限、活動安排少,或家長本身就是手機與平板的重
度使用者。
幼兒手機成癮的原因有很多,絕非單一因素導致,但是柯慧貞也指出,並非毫無解方,除了家長應該訂出使
用規範,例如「科技可以幫助科技」,設定家長過濾及監看等功能,降低及控制孩子使用。
系列專題>>破壞王 我家的教養難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怕染疫2年不敢回診追蹤 5旬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 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長針眼怎麼辦?醫: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6招有助改善
3C看久眼睛過勞更加速老化!嚴重恐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眼睛很乾,吃葉黃素能改善嗎?專家授護眼6祕訣
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為何眼科醫師有不同說法
急性青光眼需緊急使用降眼壓藥物 醫揭關鍵症狀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5大高風險族群留意!醫建議控眼壓點眼藥水最佳時機
青光眼惡化近25%雙眼失明 部分藥物恐誘發心臟病喪命
全身按摩半小時右眼頓失視力 急性青光眼作祟
年紀輕輕眼睛模糊誤以為近視 竟是早發性白內障!
清大教授研究 注音符號字太小恐提高近視率
黃斑部病變視力驟降 八旬翁循中醫療法重拾歡樂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乾眼症病人增3成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眼睛乾癢病人約增3成
51歲婦人角膜發炎難以睜眼 醫:使用3C時間太長導致
呵護靈魂之窗 天天一綠一紅+熱敷按摩養成護眼習慣
長輩婉拒外出不是體力差 醫師曝可能跟這細節有關
健保大數據/109年白內障就醫件數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特色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與糖尿病關連性最高 共病人數超過19萬人
白內障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術後無法恢復如初可能有哪些原因?
原來我用很差的視力在開車!當眼科醫師也患白內障:拖延病情絕對是自討苦吃
有哪些症狀?一定要動手術治療嗎?6問題了解白內障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醫:防3大眼疾,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導致失明因素排名第二!眼科醫詳解什麼是青光眼及如何妥善治療、保養
高慧君視線模糊因垂直斜視 眼科醫師指這幾類人都可能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別再「冰敷」止鼻血! 醫曝2妙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