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出現大大小小毛病,你會就近到診所還是到大醫院?當手術需要使用醫材,你會選擇健保全額給付還是自費品項?
元氣周報今年起與健保署合作,推出 「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從全國縣市相關就醫數字,窺見民眾的醫療需求,也作為您的就醫參考。第一期推出「白內障手術」,讓我們為您解讀藏在水晶體背後的數字密碼。
健保署積極推動分級醫療,出身第一線臨床醫師的健保署長李伯璋,過去雖在教學醫院擔任醫師及教授,但他總是認為,「厝邊也有好醫師」,民眾不必執著一定要去大型醫院,才能把病治好。
診所手術件數 媲美教學醫院
這個道理,從106年白內障手術相關統計,就可看出端倪。盡管各縣市醫療院所中,執行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手術的件數仍較多,但統計也顯示,許多眼科診所也不遑多讓,執行白內障手術的件數可以與教學醫院匹敵。
例如以眼科著名的台北市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以及台南市的慶明眼科診,106年就執行了2000件以上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手術,幾乎媲美台北榮總、台大醫院、台北馬偕、三軍總醫院、林口長庚等大型教學醫院。而去年執行了1000件以上、2000件以下的眼科診所更高達11家。
【署長解讀】
眼科名醫經驗多 自行開業者不少
「很多眼科名醫都自行出來開診所。」健保署長李伯璋解釋,眼科是比較特別的醫學專科,不需要大型的儀器,相較其他外科複雜的手術,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手術也相對簡單,因此民眾不必捨近求遠,或到大醫院長時間等待,而是在住家附近就可以找到醫術精湛的眼科醫師診治。
李伯璋表示,很多自行開業的診所醫師,都是在大型醫院接受了完整的醫師訓練,「很多大醫院裡面的主治醫師,未必像診所開業醫師有更豐富的經驗。」而開眼科診所的設備相對簡單,使得許多眼科名醫都自行開業,加上民眾都會去打聽哪些醫師白內障開得好,自然而然這些眼科診所就會有磁吸效應。
此外,自從去年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拉大了民眾部分負擔的費用,如果未經轉診就自行去大醫院掛號看診,部分負擔加上其他費用,動輒上看六、七百元,而小診所的掛號費相對比較親民。李伯璋認為,像是白內障這類比較簡單的手術,在診所內就可以處理,民眾就沒有必要花太多錢去大醫院排隊動刀,不但花錢又花時間。
水晶體選用 各大醫院有差異
不過,健保署統計也發現,醫院或是診所不論執行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手術的多寡,仍有使用健保全額給付特材,以及使用自付差額特材占率的差異。舉例來說,在台北市執行2000件以上醫院共有5家,其中台北榮總將近7成使用健保全額給付特材,只有3成使用自付差額特材;相對的,三總僅有27%使用健保特材,卻有高達73%使用自付差額特材。
而台北市診所中,執行200-500件手術的眼科也有5家,其中有2家包括黎明眼科診所、新眼光眼科診所,都是100%使用健保特材,另外3家則有6成至6成5使用健保特材;北市執行最多白內障手術的書田診所,則只有近28%使用健保特材、72%使用自費特材。
【署長解讀】
健保特材不陽春 自費未必一定好
李伯璋解釋,健保給付的醫材都是經過討論、評估,「是符合民眾需要的,並沒有不好」,但民眾也不需要把健保特材看成都只是「陽春麵」,把自費特材看成比較高貴的「牛排」,許多需自付差額的人工水晶體,是額外加了一些功能,例如非球面、多焦點、矯正散光等功能,就看民眾的需求是什麼,以及民眾跟醫師討論的結果。
他進一步譬喻,就像是價格較便宜的明星花露水,或是價格昂貴的名牌香水,基礎添加的香氛或許相同,但是名牌香水可能額外添加了其他香氛,或是加上廣告效應、明星宣傳,售價多了好幾千元。但是老阿嬤使用的明星花露水,到現在也還沒有從市場中消失,仍有人在使用,就顯示它還是具有基本需求,有不少愛用者需要使用。
「假如健保特材不好用的話,也希望醫界或是民眾可以反映給健保署。」李伯璋強調,儘管各院所在使用健保全額給付或自付差額的人工水晶體有其差異性,但健保所給付的醫材是符合民眾使用需求的。其中為何會有占率差異,可能需詢問個別醫師或民眾,但基於健保署立場,希望民眾盡量選擇健保給付醫材,才不會增加荷包負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