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醫學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不斷進步,小切口的植入手術也不斷進展,期待在對患者視力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完成人工水晶體置換。
2009亞洲太平洋眼科醫學會日前在印尼峇里島召開年會,各國人口老化,專家示範最新白內障手術,切口小於0.2公分,技術純熟,讓不少醫師驚豔。
美國加州大學眼科臨床教授山繆馬斯科特(Dr. Samuel Masket)和匹茲堡大學眼科助理教授法蘭西斯馬哈(Dr. Francis Mah)指出,人工水晶體已由硬式進展到可摺疊式,經注射器植入眼中,使手術傷口縮小,相對減少組織傷害。
山繆和法蘭西斯認為,就像眼鏡鏡片,未來人工水晶體將朝超薄繼續邁進,若手術切口界於0.1和0.2公分,根本不需縫合,可望減低術後散光比率,提高病人視力品質。
另外,目前廣泛使用的人工水晶體多為單焦點,不像人體與生俱來的水晶體,有自動調焦能力,雖有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上市,可讓白內障病人隨時看遠、看近,仍無法滿足中距離視力需求。
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表示,目前不乏五十多歲就有白內障者,其中有高階經理人、建築師和醫師,他們都未達到退休年齡,共通的工作習性是經常閱讀,也仰賴電腦,但兩者視覺焦距至少10至20公分,「真要吹毛求疵,確實會有中距離視力模糊的現象」。
潘志勤強調,北美醫界已推出「智慧型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針對患者術前裸眼視力,依據公式推算,滿足遠、中、近距離的不同需求。
眼科醫學會白內障暨屈光手術委員會召集人、彰化秀傳醫院眼科總監林浤裕表示,隨著光學鏡片進展,未來人工水晶體其實可以達到客製化要求,透過置換人工水晶體搭配虹膜定位前導波近視雷射手術,讓視力更接近年輕時的水準。
【2009/06/25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