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7歲的許阿嬤,10年前雙眼視力突然變霧,診斷罹患白內障。日常生活看近、看遠要換好幾副眼鏡,加上照顧生病的丈夫,暫時先矯正視力治療。5年前她的視力卻退化到連眼前的孫子也認不得,只好足不出戶,後來接受白內障手術後才恢復清晰視力,開始練習跳舞,完成舞台表演夢想。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昨發表「歐亞熟齡白內障認知大調查」,調查8000多名60歲以上民眾,其中5成7的台灣民眾表示自己有一個以上的白內障症狀,卻僅有1成6定期檢查眼睛,且非等到眼睛出狀況才就醫的比率占5成5,高於歐洲平均1成9及亞太平均的2成8,全台2015年白內障患者破101萬人,65歲以上盛行率為6成,僅2成就醫。
眼科醫學會秘書長、市聯醫中興院區副院長蔡景耀表示,白內障是漸進式眼疾惡化,初期視力模糊經常被當成老花眼,延誤早期診斷時機,加上經矯正治療不理想,患者一聽要「開刀」,不免對手術有些恐懼;建議50歲以上民眾,如出現眼睛不適症狀,應每半年檢查一次眼睛,才不會錯失治療期。
開業診所醫師、眼科醫學會白內障手術委員會召集人潘志勤說,白內障患者視力模糊、色調改變、畏光等症狀愈來愈嚴重,視力矯正治療後未達0.4,才會進行手術,復原效果雖佳,仍應注意術後保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