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金清/斗六報導】
搏動性耳鳴,約有一半病患可能導因於血管畸形或頸部血管狹窄,可能進而引發致命的腦中風。台大雲林分院提醒患者,若有類似搏動性耳鳴,應即時求助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昨天指出,耳鳴有多種不同的病因、分類和處理方式,其中最需注意區分耳鳴是搏動性或非搏動性。
所謂搏動性耳鳴,指耳鳴的聲音和脈搏或心臟的跳動同步,是有節律性的耳鳴;而非搏動性耳鳴,則是持續性無節律的耳鳴。
蔡力凱說,造成血管畸形原因目前不明,臨床上有部分民眾是因該部位發生過外傷;頸部血管狹窄則與三高族群、糖尿病人等有關,若這類病人有耳鳴徵狀時,應特別注意區分是否為搏動性耳鳴。
77歲的蘇姓女子數月前,開始出現左耳有耳鳴現象,耳鳴的頻率和脈搏完全同步,在夜晚安靜時候或白天運動後,常會變得更明顯,此外還出現頭痛和頭暈症狀。
經過詳細診察,發現蘇女頭顱內有一個血管畸形(硬腦膜下動靜脈廔管),並已併發出血性腦中風。由於血管畸形內的血流量非常大,隨著心跳會出現同步的血流雜音,病人也因而感受到搏動性耳鳴。
蘇女後續經過血管栓塞治療後,血管畸形已幾乎不見,因血管畸形發現得還算早,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半年後追蹤的腦部攝影,腦出血也已完全消失。
蔡力凱提醒,若受耳鳴困擾應嘗試同時檢測脈搏,以辨別耳鳴的節律是否和脈搏同步,若耳鳴的確類似搏動性耳鳴,應即時求助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避免後續腦中風發生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