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喉嚨痛 竟是鼻咽癌
【聯合晚報╱李樹人】
近40歲的張先生,最近總覺得喉嚨不適、吞嚥困難,曾至住家附近幾間診所就醫,有醫師診斷為感冒、有的認為是扁桃腺發炎,吃了許多藥物,但還是好不了。沒想到在接受健檢時,卻診斷出鼻咽癌。
原本張先生只安排「理學檢查及耳鼻喉科檢查」,但兩項檢查結果都呈現異常,左耳中耳耳咽管功能異常,左側頸部、淋巴腺腫大。儘管鼻咽癌篩檢為陰性反應,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仍建議他加做鼻咽內視鏡,這才發現腫瘤,切片化驗後確診為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種容易讓人忽略的癌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耳鼻喉科醫師蘇仁和指出,早期鼻咽癌症狀不明顯,單側耳朵出現閉塞感、耳鳴,許多患者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小問題,忽略症狀背後可能隱藏的罹癌危機。
蘇仁和指出,鼻咽癌俗稱「廣東病」,好發於客家人。臨床顯示,鼻咽癌患者大部分集中在40至50歲,以男性居多,男女比為三比一。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在被確診時,都已到了末期。
正因如此,健檢過程中,鼻咽部位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蘇仁和表示,鼻咽部位健檢以耳朵、鼻腔、喉嚨為主,主要以後窺鏡來檢查鼻咽,可發現耳、鼻、喉等器官是否發炎,有無鼻中膈彎曲、鼻息肉。喉頭鏡則可觀察聲帶及器官。
不過,有些人在接受檢查時,嘔吐反應強度明顯,一般都會建議採用鼻咽纖維內視鏡,由於管線質地較為細軟,檢查過程中,受檢者比較不會有嘔吐感。
蘇仁和說,透過抽血來檢查鼻咽癌EBV-IgA血清,可以初步判斷罹癌機率,不過,數據如果偏高,只能說罹癌風險較高,無法斷定就是罹患鼻咽癌。想進一步確診,還是得採用鼻咽纖維內視鏡,來偵測鼻腔腫瘤、鼻咽部腫瘤及喉部腫瘤。
就跟大部分的癌症一樣,早期鼻咽癌時,症狀不明顯,患者很容易忽略。蘇仁和指出,如果單側耳朵出現耳鳴、閉塞感,甚至痰中出現血塊,就應該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另外,許多民眾在看到健檢報告時,發現自己鼻中膈彎曲,都覺得有些恐慌。蘇仁和指出,絕大多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鼻中膈彎曲,原因可分為外傷性以及發育性兩種。
除非鼻中膈彎曲已經導致生活困擾,如長期嚴重鼻塞、鼻涕倒流,並產生頭痛、睡眠問題,否則一般不建議進行鼻中膈矯正手術。至於是否接受手術矯正?採用哪一種手術?則應交由醫師謹慎評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坐車就想吐?3敏感時刻最易發生!專家教5招抗暈
睡眠呼吸中止症工程師開車撞收費亭 醫:6症狀勿延誤就醫
喉嚨痛是感染、胃酸逆流還是癌症?醫師:同位置潰瘍2周沒好是警訊
打呼很普遍?恐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久咳誤認感冒 檢查才知氣喘
嘴巴呼吸易生病、口臭、牙亂!醫指背後成因,4招助改善
嚇!50歲男愛用山泉水 鼻塞膿鼻涕擤出尾巴竟躲4公分活水蛭
她長年受鼻塞好困擾 竟是因打籃球撞歪鼻中隔害的
聲音恐出賣你的年齡!預防聲帶老化該怎麼做
孩子長期鼻塞未癒、用口呼吸竟使臉部變形 醫師這樣說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嚇人!使用潮濕棉花棒掏耳朵 工人耳道長黴菌
食物卡在喉嚨怎麼辦? 急診醫教正確自救法
沾到枕頭就秒睡 30歲男因這問題愈睡愈累
唱歌唱到喉嚨痛? 4食物少吃避免增加聲帶負擔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聲音6跡象恐出賣你的年齡!說話大聲、說太快都NG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醫病天地/鼻竇炎引發 國中生險失明
哈啾不斷、鼻水一直流好困擾 醫師教你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男罹下咽腫瘤不治療 腫瘤塞滿咽喉無法進食呼吸險致命
巧克力比咳嗽藥水更能止咳?專家教你怎麼吃最有效!
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較容易感冒? 耳鼻喉科醫揭兩者「症狀差異」
國小女童滿口蛀牙還膿傷 竟是「鼻噴劑」惹禍
秋冬是好發季節!單側聽覺突然喪失 跟免疫力下降有關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