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簡慧珍】
耳中風常發生在年逾50歲、血管硬化的民眾身上,突然緊張引起腎上腺素上升,耳朵微血管急遽收縮而痙攣,導致血管堵塞,造成內耳在供血量不足、缺氧的情況下影響聽力,變成突發性耳聾。
高血壓、心臟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血管窄化或硬化,可能罹患耳中風,濫用藥物、細菌感染引起耳內微血管收縮和痙攣,也是耳中風的可能原因。還有另一個原因,即是天氣寒冷,血壓升高,如果耳內微血管已窄化,病人在突發情況下使血壓更升高,也會耳中風。
耳中風的前兆不明顯,通常耳鳴、耳內「悶悶的」、「脹脹的」,就應該趕快求醫診治,到了眩暈、噁心、想吐時,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若是達到頭暈嘔吐的程度才醫治,復元的機率不大。
💪更多健康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