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生活中有哪些游離輻射是民眾常接觸,但其實沒必要接觸的?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表示,非必要輻射多來自醫療行為,如非必要的X光片、電腦斷層掃描。
李敏指出,非必要醫療輻射增加,原因有二,一是醫生害怕醫療糾紛,越來越依賴高級儀器檢測,以避免診斷錯誤、造成麻煩;二是台灣健保太好,很多放射檢測都由健保給付,所以民眾經常使用,兩者皆造成國人每年接受的醫療輻射量一直提高。
正在攻讀成大醫科的戴姓醫學生說,學校教給他們的原則是「醫生先看診,視病人狀況再決定是否有需要使用X光片、電腦斷層掃描診斷」,但是實際看診時,醫生會為了提升看診效率,而養成一些「壞習慣」—要病人先拍X光片,要用時馬上就有照片,比較方便。
戴姓醫學生說「未看先拍」的問題不只發生在牙科,日前他的親戚因背痛去看骨科,護理人員也在看診前直接帶去照脊椎X光。
李敏認為,未先診療就直接要求民眾先照X光片的確不恰當,醫生應先問診、了解問題,有需要照X光才照,「這和看病前先量血壓不一樣,不能相提並論。」
原能會輻防處處長李若燦指出,接受輻射相關的檢查或治療,需考量「健康上的好處大於輻射的影響」,如有疑慮,應與醫師多溝通後再看診。
【2014/10/0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