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
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表示,鼻腔異生齒發生機率約千分之一,臨床並不多見,他行醫20年還是首次碰上這種病例,如鼻子單側出血或不適,都不應輕忽。
他說,少年求診時提到右側鼻腔常鼻塞,且有反覆出血、流鼻膿症狀,通常出血會自動停止,他以鼻腔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個疑似骨性硬塊黏附在右側鼻腔下方,碰觸容易出血,進一步電腦斷層顯示有疑似牙齒構造的異物在右側鼻腔內。
考量少年的病灶易出血,又不易取出,所以採全身麻醉,施以鼻腔內視鏡手術,將鼻腔內的異生齒和包覆肉芽的黏膜組織一併拔除,術後傷口恢復良好,沒有後遺症,鼻腔也恢復呼吸暢通。
他指出,少年口腔內的牙齒發育正常,也沒蛀牙,這顆反方向往鼻腔生長的異生齒,應是乳齒因生長在鼻腔內,形成被肉芽包覆的黏膜組織,如感冒、打噴嚏或用手揉搓鼻子都易造成發炎、出血。
黃山崧說,鼻腔異生齒是種罕見現象,一般認為是由口腔向鼻腔底部反向生長的多生或異生齒,臨床表現不一,有很多情況甚至沒症狀的,容易被病人忽略。
他強調,如單側流鼻血、鼻膿或鼻塞,不管幼童或是成年人,都應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診查,不可大意,像幼童可能是塞入異物,像花生米、珠子,甚至水銀電池,成年人有相關症狀就要注意是否有鼻咽癌或鼻腔息肉、腫瘤等問題。
‧55歲銀行員繼承2300萬遺產「光速退休」短短五年全家陷錢不夠用危機
‧「早餐香蕉減肥法」沒效?減重教練揭2正確吃法: 瘦了10公斤
‧你可能一直用錯了!「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