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名人有一套】
林懷民 63歲時戴矯正器
2010年,63歲的林懷民,率雲門舞集到美加演出,在美國華府演出後的一場聚會中,他致詞時,牙齒戴著矯正器的畫面,被駐華府的台灣記者捕捉到。當時,他正接受自己的弟弟、林崇民醫師的齒列矯正治療。
林崇民是東京齒科大學矯正學博士,執業30多年,他強調「綜合診斷、整體治療」的理念,會花一小時以上時間,為病患解說口腔結構、生理和疾病進程、刷牙衛教,以及不同治療方法和長期預後優劣之比較。
半數患者 年齡超過30歲
不少人以為,只有年輕人才能矯正牙齒。林崇民說,台灣近20年來,有一半做牙齒矯正的患者,年齡都超過30歲,女性比男性多,其中又以28歲到32歲,及45歲到60歲年齡層最多。
林崇民分析,這些牙齒矯正病患,前者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後者是經濟有一定基礎,孩子也大了,時間較能掌握,終於可以整治顏面不正和齒列咬合不理想的問題,同時追求一個更健康的功能和愉悅的笑容。
78歲整修 100歲齒牙康健
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活到80歲不罕見。林崇民治療過年紀最大的矯正患者,是78歲時來做,兩年後,80歲拆掉牙套,後來病人到100歲都還能有理想的外觀和功能。
林崇民也曾有一名外國女患者,因不明原因全身痠痛,嘴巴無法張開,身體一碰觸就會痛。輾轉來看牙科,發現可能是顎關節錯位合併咬合不正所造成的結果。林崇民讓她戴咬合板一陣子就不痛了,之後才開始做牙齒矯正。
熟齡牙病多 整修時間長
林崇民說,牙齒矯正必須先了解顳顎關節頭,是否歸在關節窩裡,正確且放鬆的位置。把關節相對關係調整好,臉面肌肉、韌帶都歸位正確完全放鬆;接下來,才能處理基礎骨、牙齒排列,循序漸進,換得最後合乎審美比例的外貌。
與年輕人矯正不同的是,成年人因為年紀增長,牙齒、牙周狀況都不如年輕人,牙齒一拖再拖,決定要整修時,問題不少,常需會同其他專科做全口重建。且成人期的牙齒移動比較緩慢,戴牙套時間也許較長。
哪些人不適合做矯正?
有精神障礙,或全身性疾病,如骨骼病變、血液性或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要做牙齒矯正前,最好請醫師先評估,是否適合做。
【2012/02/1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