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拔牙麻醉技術近年再升級,藉助先進的靶控注輸儀器進行更精密的麻醉,患者可處於「類催眠」狀態,拔牙時配合醫師指令做張閉口等動作,卻不受醫師持器械在口腔裡鑽、敲、挖等醫療行為的「干擾」,大大減低看牙的恐懼。
署立旗山醫院麻醉科醫師范國棟引進英、美國家舒眠鎮靜技術,去年起與牙科組成專業團隊為100多例患者進行治療前麻醉,患者不論植牙、拔牙,都能輕鬆接受治療。大家普遍反映是「像睡了一覺」。
「過去拔牙只做『麻』,不做『醉』」,范國棟醫師解釋,「麻」是讓人沒痛感,但意識仍清楚,因此病人一聽到器械鑽探等嘰嘰聲,就像待宰羔羊,會不自主緊張、恐懼,視看牙如畏途。
他表示,不少國人對看牙就怕,病患幾乎是撐著膽子進牙科,無法按捺情緒,也衍生治療困擾,有醫院乾脆將患者送手術房插喉管、全身麻醉,結果病人更不諒解,抱怨「只不過看牙,卻要送開刀房」!
范國棟說,坊間牙科傳統的麻醉作法,在病患緊張不適時只能安撫,無法克制他們的恐懼。而國外的牙科門診,則會由專業麻醉醫師介入加強「醉」的部分,讓患者在深度鎮靜狀態接受治療。
署立旗山醫院去年起即整合牙科與麻醉科,頗受病友歡迎。目前這項專業概念也逐漸被醫界接受,大陸南京各大學口腔醫學院,就邀范國棟醫師前往分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