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一口咀嚼幾次?牙周病專門醫師:這個次數才算健康
你花多少時間在吃飯上?
現代人進食的時間好像以十到二十分鐘者為最多。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柔軟的食物佔多數、咀嚼的次數少等等,似乎也有很大的影響。
現代的日本人吃飯是多麼快、咀嚼次數是多麼不足,前日本咀嚼協會理事長、咀嚼學權威齋藤滋先生的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齋藤先生的研究,重現彌生時代(約西元前四○○∼二五○年)到昭和初期的飲食狀況,並與現代的咀嚼次數、進食時間做了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現代的飲食狀況,一餐的咀嚼次數是六二○次、進食時間是十一分鐘。而在彌生時代,咀嚼次數是三九九○次、進食時間是五十一分鐘。
比較現代人與彌生人的飲食生活,呈現出前者咀嚼次數只有後者的六分之一、進食時間只有五分之一的慘狀。
那麼,與最為接近的時代、二次大戰前的昭和十年左右(昭和初期,一九三六年前後)比較的結果又是如何?昭和初期的人咀嚼次數是一四二○次、進食時間是二十二分鐘,是現代人咀嚼次數的兩倍以上,進食時間也是兩倍。
以往的飲食以麥飯、豆類、醃製物、乾貨為主,很自然就會形成需要多多咀嚼的菜單。但是到了現代,漢堡、炸肉團、咖哩、義大利麵等柔軟食物壓倒性的變多了。
柔軟且味道較重的食物,在我們咬之前,味蕾便先有反應,很自然的咀嚼次數就會減少。較硬且味道較淡的食物,為了想要多品味,很自然的咀嚼次數就會增加。但是現代人不論是吃肉還是吃菜,偏好的都是味道紮實且「柔軟」、「入口即化」的食物。(就算不是這樣,現代人的菜單多半也是脂肪過剩或高熱量。在這裡雖然不是鼓勵大家回復彌生時代的飲食,但還是有必要多加用心,在每餐的菜單當中加入幾道可以幫助多咀嚼的食物。)
偶爾數一下自己用餐時的咀嚼次數吧!齋藤先生將不同咀嚼次數的健康狀態分為五個階段。咀嚼次數就是這樣影響你未來的健康狀態。
作者: 宮田隆
譯者: 李曉雯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8/10/24
關於作者/宮田隆
‧牙周病專門醫師,齒學博士。
‧ 醫療法人裴利歐(裴利歐,牙周病英文簡稱)會、宮田齒科醫院院長。
‧ 1977年,日本大學齒學部畢業。
‧ 1996年,擔任明海大學齒學部教授。
‧ 1998年,接任明海大學醫院院長,創立結合糖尿病治療與牙周病治療的糖尿病綜合門診。
‧ 2002年從明海大學退休後,設立NPO法人齒科醫學教育國際支援機構。
‧ 專攻牙周病學、人工植牙學、感染症學、國際醫療服務等廣泛領域。目前隨著齒科醫學教育國際支援機構的國際醫療服務,從事「開發中國家的急速老化現象」研究。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
家長嚼碎食物再餵給孩子 4歲童狂拉肚子、蛀牙嚴重
智齒不拔沒關係? 醫曝「害牙爛關鍵」 還可能變口腔癌
飄異味、咬合鬆 戴活動假牙者速回診
國人平均蛀牙2.01顆 高於全球1.67顆
守護孕婦兒少口腔健康 3/21至4/11看牙醫免掛號費
疫情間刷不到兩次牙 牙周病風險增確診死亡率高8倍
牙齒太黃怎麼辦?牙醫:造成牙黃原因有8種,4個美白方法助改善
電動牙刷真的比傳統牙刷好用?日本牙醫師分析差異,刷完牙別忘一動作確認乾淨了沒
刷牙時牙齦出血是牙周病嗎?醫:出現7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正確刷牙
高風險病患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 3月1日起27萬人受惠
過年牙痛怎麼辦?牙醫師給的實用6建議
同樣是植牙價格為何落差大? 牙醫師告訴你關鍵4環節
全國首例 三總團隊從眼眶拔牙
愛喝飲料、晚睡小心釀牙周病!牙醫師:莫忽視5個危險警訊
缺幾顆牙沒關係?缺牙和牙周病相互關係 牙醫:最怕導致這三種疾病
不是沒蛀牙就好!研究揭牙周病增心臟病、精神病風險
99%成人有牙周病!研究:恐致陽痿、心臟病、癌症上身
牙痛竟跟天冷有關 醫生曝喝完飲料少一個步驟會傷牙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牙醫解析/蛀牙後一定得抽神經?抽完神經有需要做假牙嗎?
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專家:因為你做錯了這幾件事
漱口水越辣效果越好?刷完牙不可使用?專家替你解密漱口水的使用迷思
慣用手常無法將牙齒刷乾淨 牙醫曝常見NG刷牙方式
牙刷、電動牙刷哪個好?醫師告訴你5個刷牙常見問題
銀髮族靠口腔運動增強咀嚼吞嚥功能 吃得好又能防失智
過敏兒看過來!8歲童暴牙、瘦小常感冒 特殊牙套讓他美齒又高壯
怎麼刷牙才正確? 牙醫:不能刷過頭,正確刷牙4要領
破解健康迷思/認真刷牙就不會蛀牙嗎?牙醫:除了刷牙,還要做到這些事才能防蛀牙
牙齒掉落、斷裂怎麼辦?牙醫教保住牙齒關鍵處置
猜你喜歡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