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台灣地區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9成以上,除了嬰幼兒以外,很難找到沒有牙周問題的人。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呂炫堃認為,除了國人缺乏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外,牙周病專科醫師嚴重不足,加上就醫不易也是主因。
呂炫堃表示,口腔專科領域中,衛生署已採認大多數的專科醫師資格,唯獨牙周病、根管治療及兒童牙科這三個次專科尚未獲得認證,民眾大都不知道去哪裡找專科醫師就診,進而影響其就醫權利。
迫不得已,牙周病醫學會只好自行考核並頒給牙周病專科醫師證書,但這些年來,也只不過訓練出近300名專科醫師而已。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教授傅鍔算了一下,目前國內年逾65 歲且有中重度牙周病的老人,至少有300萬人,平均每萬人才得到1名牙周病專科醫師的照護,當然不夠。
要在短期間內解決專科醫師不足的問題,顯然不易,呂炫堃只好籲請民眾從做好個人口腔衛生習慣著手,降低牙周症帶來的問題。不過,他觀察發現,大多數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不正確,往往才早上10時前,就滿嘴口臭,長期下來牙周病當然越來越嚴重。
國人最常見的錯誤習慣,就是早上起床後先刷牙,接著吃早餐,餐後又趕著出門上班上學,留存在牙縫間的細菌快速孳生,當然會產生不好的味道。他建議應把整個流程翻轉過來,早上起床後先漱口,接著吃早餐,餐後再仔細刷牙,不讓細菌作怪。
刷牙時,一定要雙手交互進行,右手刷完後,換左手再刷一次,如此才能徹底清潔口腔。此外,更應建立牙縫衛生觀念,天天使用牙線及牙間刷,把塞在牙縫的髒東西刷乾淨。更重要的是,每天至少要花10到15分鐘清潔口腔,睡前更應徹底把牙齒刷乾淨。
傅鍔表示,牙周病是全球共通的疾病,各國的盛行率都高,中國大陸甚至把牙周病當成「常見病」,只要活得夠久,就一定會罹患。但若能透過正確且徹底的口腔衛生習慣,還是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2010/02/25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