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整理;諮詢/牙醫師徐慶玲、陳建勛、李德孚】
Q:一年前,有次左上顎牙肉腫痛,看了第一位醫師,說是牙周病長「齒包」,幫忙清潔沖洗後,開了消炎藥。三天後,疼痛依舊,看另一位醫師,他說,嚴重牙周病,多半到最後牙齒都保不住,他希望能幫我保住牙齒。
他的方式是:把牙齒連根拔起,沖掉及刮掉牙根上的爛肉,並沖洗牙床牙肉,再把牙齒「種」回去。之後陸續回診幾次,總共花了一萬元,這一年來未再發作,但這個「拔牙、種牙」的治療方式,對嗎,有根據嗎?
A:這位醫師採取的治療方式是有根據的,但能否適用,卻「因人而異」,要從患者牙根、牙周等各項條件考量,經過醫師審慎評估。這和自體植牙也不相同,治療過後患者並沒有異狀,可見評估、治療是沒問題的,但還是要強調,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必須經過醫師評估。
Q:我因牙周病拔了四顆牙,醫師說,我的牙床萎縮,不快點植牙,以後就沒機會了。但我很怕植牙,醫師又說裝假牙會咬合不良,難道沒有其他替代方式嗎?
A:拔牙後要先確認牙周治療是否完成,牙齦萎縮是否改善,至於要不要做假牙或植牙,應從美觀、咀嚼、講話的需要,以及經濟考量來做決定。
只缺一顆牙時,可以考慮固定假牙,但因為要磨掉原來健康牙齒,牙間縫隙清理也要特別留意。如果缺牙太多,可能無法採取固定牙橋做義齒,選擇活動假牙或植牙,活動假牙與植牙相較,的確咬合較不佳,但價格較便宜,還是要看實際需求來做決定。
【2009/10/04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