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不少老人家常擔心拔牙會影響咀嚼,甚至導致營養缺乏而卻步,但牙醫師指出,如果老人家還有智齒、嚴重的牙周病和殘留牙根,最好拔掉,比較需注意的是,老人拔牙仍需選擇「黃道吉日」。
所謂「黃道吉日」,並非傳統農民曆所指的良辰吉時,而是以老人是否有合併其他慢性病為主要考量,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選早上拔牙,特別是糖尿病患的拔牙黃金時間是上午10時,而且要記得吃早餐,以免出現低血糖;正接受洗腎的老人,切忌在洗腎後4小時拔牙,否則洗腎所用的抗凝血劑藥效,拔牙可能會流血不止。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林顯書表示,臥床老人若有智齒、患牙周病等牙齒、殘留牙根等狀況時,最好拔除。至於拔牙的時間,還是有宜、忌。老人家的抵抗力較弱,最好不要選擇周五晚間或假日拔牙,以免術後發生不適或出血,卻找不到醫師處理。,
在臨床上,常遇到有牙疾的老人對於究竟牙齒該保留或拔掉猶疑不決,甚至多數家屬擔心一旦拔完牙齒會影響咀嚼及進食,導致營養不良,以致牙疾反覆發作。對此,他認為,老人需不需要拔牙,需進行完整評估,「如果能提早拔牙,就不要顧忌」,因為一旦口腔衛生不良,會造成蛀牙或牙周感染,反而增加體內感染源的禍害,如果有癌症需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即使是輕微的牙疾,也對健康不利。
另外,林顯書表示,老人平常應注意口腔的清潔,特別是長期臥床者切莫忽視,家屬可協助裝假牙的老人家用假牙清潔錠來去除附著在假牙的細菌,平常也可用含氟漱口水、生理食鹽水或綠茶來幫助老年人口腔清潔。
【2009/07/2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