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一名妙齡女子拔左下顎智齒,拔到一半,結果牙齒突然不見了,原來是牙醫師施力過猛,把這顆智齒推進了下翼顎間隙,轉診到大醫院開刀,才找到它。
新光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陳韋全昨天在口腔顎面外科學術研討會,發表這個病例。他說,一名廿六歲女子到牙科診所拔左下顎智齒(第三大臼齒),牙醫師使出全力愈想拔除,牙齒卻愈往深處沒入,由於診所牙醫師無法處理,趕忙將這顆牙齒傷口縫起來,建議她轉診到大醫院處理。
這名女子到醫院求醫,做影像檢查,醫師才在她的左下顎和肌肉的中間看到它,後來經全身麻醉,手術才順利取出。
台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主任高壽延指出,智齒學名為第三大臼齒,大多在青春期至廿多歲長出來,由於現代人飲食精緻,較少咀嚼,因此牙齒排列空間不夠,智齒不易全長出,如果刷牙又不夠乾淨,食物堆積在牙齦,產生發炎化膿,嚴重時甚至造成蜂窩組織炎。
醫師指出,女子這顆智齒有可能是連到舌側骨板,因拔牙時施力太大,導致舌側骨板破裂,才讓牙齒跑到下顎附近,每一千名牙科病患中,約有兩人會發生這種狀況。
過去也曾發生過廿八歲男子,在牙科診所拔智齒,牙醫師為他切斷牙冠,準備移除牙根時,牙根也突然消失,牙醫師檢查齒槽骨,因未見牙根,以為已拔了牙根,或牙根被抽吸器吸走,就把傷口縫合,直到三個月後,男子覺得喉嚨有異物感,檢查才發現牙根掉在翼顎間隙。
高壽延表示,拔智齒時,應有清楚的手術視野,萬一拔不動,最好不要使蠻力,不妨將牙齒分小塊取出,如不慎牙根或整顆牙被推擠到翼顎間隙,應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處理。
【2009/03/0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